舍小家为大家、奋战脱贫攻坚一线五年的冯珠:扶贫不易但很有成就感

13.05.2021  17:03

■冯珠(右)向贫困户发放帮扶就业岗位手册 受访者供图

身为一名党员,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岗位,我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冯珠,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一名文化宣传工作者,主动请缨,到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阳西村开展驻村对口帮扶已有五年,被称为阳西村的“荣誉村民”。

为了脱贫攻坚这一光荣使命,我只能暂时舍小家。”2016年5月,作为桥头选派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干部之一,冯珠告别怀孕6个月的妻子,到了阳西村。

2020年6月,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阳西村落实退出指标,正式退出贫困村行列。回顾5年的扶贫工作,冯珠直言充满艰辛与不易,但“荣誉村民”是他获得的最高荣誉。

舍小家  为大家

当年出发时妻子正有身孕,我把家庭的全部重担都托付给了她。孩子出生我陪护了3天,她出院后我就回村了。5年来,孩子两次磕破头,先后缝了12针,还有平时的感冒发烧,因为工作任务重我都没能回去陪护,由妻子一个人挺了过来。为了脱贫攻坚这一光荣的任务,我只能暂时舍小家。”这是冯珠在扶贫工作报告中写的一段话,“舍小家  为大家”的精神让人动容,真挚的言语中也充满了对家庭的愧疚。

对于冯珠的工作,妻子更多的是支持,但是年幼的孩子表达的更多是“不满”。难得放假回家,孩子见到爸爸非常高兴,可是一旦送到幼儿园,平日乖巧的孩子就会因为要与爸爸分离而闹别扭。分隔两地,平日视频聊天,孩子见到屏幕中的爸爸也是充满“怨气”。冯珠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他的陪伴。

远在他乡,看着妻子独自一人起早贪黑地照顾着年幼的孩子,冯珠心痛不已,在“大家”和“小家”之间,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是,已经熟悉村情、掌握业务的他中途离开,去哪里找比他更加合适的人选接手?想到这些,冯珠咬咬牙还是坚持住了。

扶真贫  真扶贫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桥头对口帮扶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和棉湖镇共7个相对贫困村,其中,冯珠任第一书记的阳西村位置偏僻,村庄面积大且分散,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1337户6935人,情况相对更复杂。

初到阳西村的时候,村里上报贫困户共有190户750人,面临人生地不熟、扶贫业务生疏等种种困难,冯珠没有迟疑,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

冯珠下起了“笨功夫”,白天入户,晚上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他将“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的认定标准熟记于心,深入农户实地走访,逐户调查核实。同时,敢啃硬骨头,争取村“两委”的支持配合,剔除了一批不符合标准的农户。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最终识别出贫困户102户385人,为接下来的建档立卡和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扶贫期间,冯珠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脱贫工作,带领阳西村兴建了党建主题文化体育公园,增设党建宣传牌、宣传栏、标志标识,进一步完善党建硬件设施。同时,通过实施“头雁工程”、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举措,建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阳西村由原本的软弱涣散村变为凤江镇党建示范村。

成为阳西村“荣誉村民

5年来,累计为阳西村465人次贫困户子女落实教育补贴,为8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为全部贫困家庭接通了自来水;建设光伏发电站2座,购买有产权的商铺2间,发展艾草种植特色农业基地1个,每年为贫困人口人均增加约1200元的收入;利用扶贫引导资金和优秀党支部结对帮扶资金与当地企业合作入股分红,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625万元收入,填补了阳西村没有集体经营收入的空白;实施基础设施帮扶项目17个……经过5年努力,阳西村的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促进“造血”增收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对于阳西村取得的成绩,冯珠表现得很谦虚:“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情”。

对于冯珠而言,5年扶贫经历,最让他有成就感的还是当地村民对他的认可。

现在只要我经过田地,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呼我采摘新鲜的蔬果,还将他们带去田里喝的水递给我喝。在路上遇到年长的村民,都会对我竖起大拇指,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饭……现在我被称为阳西村的‘荣誉村民’。”对于当地村民的好意,冯珠一直都是“心领”,但是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他感到无比自豪。

从当初的“异乡人”,到现在成为阳西村的“荣誉村民”,对冯珠而言,这是扶贫路上最高的赞誉和成就。

文字:邓文燕 通讯员 莫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