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嚼口香糖看印度阅兵 高调秀亲密想给中俄看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昨日新德里的雾霾和细雨并未影响奥巴马作为首位被邀请参加印度共和国日阅兵的美国总统的兴致,他在阅兵式上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听印度总理莫迪讲解,结合前一天两人在机场“熊抱”的画面,俨然一对失散多年的儿时好友。“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的首脑高调秀亲密,引起全世界的兴趣和解读,其中不乏“美印联手制衡中国”或“制衡俄罗斯”的猜想。同时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奥巴马访印似乎象征意义更大些,两国达成的合作意向比具体成果要多,印度政治评论员马利克对“德国之声”说,“此行对具体成果的期待,应当会低于美国总统通常飞越半个地球对一个国家进行为期3天访问时的标准期待值”。实际上,奥巴马在出发前突然改变行程,提前结束印度之行飞往中东会晤沙特新国王萨勒曼,这个细节多少透露了美印之间实际的热度。毕竟,昨天在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式上空飞行的还是俄罗斯的苏—30,而不是美国的F—35。
“苏—30飞过奥巴马头顶”
26日一早,薄雾伴着细雨,第66次印度共和国日检阅在新德里国王大道举行。上午10时,奥巴马的“野兽”专车在一长串护卫车的簇拥下缓缓驶来。随后,奥巴马夫妇被请上由防弹玻璃防护的主检阅台。这个特设的主检阅台只有不到10个座位,除了奥巴马夫妇和莫迪,只供印度总统、副总统及夫人就座。
检阅过程长约两小时,印度观众通过被雨水打湿的电视画面,看到奥巴马与坐在身边的莫迪频繁交流。莫迪逐一向奥巴马介绍游行队伍中印度各邦的特色及花车的象征意义,当看到象征“印度制造”的齿轮雄狮花车驶来,青年学生表演集体舞时,奥巴马微笑表示赞许。在看到摩托车队特技表演时,他还竖起了大拇指。在《印度时报》事后归纳的本次共和国日检阅10大亮点中,奥巴马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听莫迪讲解的一幕被归入其中,认为这体现了美印两国首脑的关系已达到“不拘小节”的地步。
许多印度民众冒雨观看检阅,据《印度时报》报道,当天新德里PM2.5数值是美国评定的健康标准的2—3倍,达到“非常差”级别,在上午11时阅兵仪式渐入高潮之时,新德里雾霾正处于当天的峰值。
俄罗斯《独立报》26日发表题为“苏-30飞过奥巴马头顶”的文章称,在当天的阅兵式上,俄制苏-30战机飞过主席台贵宾们的头顶,而地面驶过的是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发射车和T-90坦克。“美国希望印度减少对俄罗斯的武器依赖。而对印度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华尔街日报》26日报道称,在过去三个预算年度中,印度从美国采购的武器装备“已超过莫斯科”。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说,美印将设立工作组来探讨航母技术的分享以及推进喷气式发动机方面的合作。
25日,在奥巴马此访与莫迪见面的第一天,双方续写了为期10年的防卫合作计划,包括增加两国陆军和海军的联合军演及联合开发防务技术。两国还宣布在落实2008年签署的《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上“取得突破”。尽管印美双方并未公布各界关注的“核供应商在核事故中承担多大比例的责任”,但两国官方均表态“协议已达成”,这意味着美国通用电气、西屋电气等在印度可以开建核电站了。
美印“秀”亲密给谁看
印度的共和国日阅兵活动从1950年开始,是为了纪念1947年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奥巴马观看阅兵非常有象征意义,说明两个国家关系空前热络。”新德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者库马尔这样说。《今日美国报》26日评论说,当天的检阅是奥巴马对印度3天访问的重头戏,旨在表明世界两个最大民主国家之间加强关系。28岁的新德里市民特亚吉坐地铁去看阅兵,他说,这显然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奥巴马总统来了,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转到了我们这里。但他希望这不仅仅是象征意义,“我希望我们两个国家可以在放宽签证方面做一些推进,虽然我知道类似这样的实际性进展不会有。”
令印度媒体高兴的是,美国并未督促印度做出“中国式的减排承诺”,而奥巴马也再次表示将“支持印度成为改革后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莫迪与奥巴马会谈后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国关系的前景和潜力从未受到怀疑。两国是天然的全球伙伴,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莫迪在讲话时多次直呼奥巴马的名字“巴拉克”。《纽约时报》称,这个史无前例的小举动似乎也在暗示两国关系的融冰。但法新社说,两位领导人的“私人友谊”更多“是象征意义”,奥巴马访印仅仅在莫迪首次访美后几个月,“并没有太多时间开展两国间的新合作事项”。
美印领导人表现如此亲密,究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信息?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对路透社说,“奥巴马此行更大的目标是争取印度加入制衡中国的民主国家联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称,奥巴马走下“空军一号”与莫迪拥抱的那一刻,标志着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克服历史分歧,开启了战略和商业合作新纪元。“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威权政府关系尴尬的奥巴马政府,正通过结交印度以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联盟”。
《纽约时报》认为,在两位领导人私人关系的背后,是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新美国安全中心总裁范登指出,两国各自对中国发出了不同的信号:“美国对中国发出的信号是美国将在亚洲长期存在。印度则通过与美强化关系告诉中国:不要看轻印度在区域内外所能扮演的角色。”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随着美俄关系恶化至冷战水平,奥巴马也希望这次访问能够制衡俄罗斯在印度的影响力。
《金融时报》说,美国投资者也从印度13亿人口中看到了长期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6日对《环球时报》说,不用太在意美印走近:“莫迪上台后,印度势头良好,各方都在积极拉拢,美国只是其中之一。奥巴马希望有正面的外交遗产。”
印度,美国的区域守护者?
25日美印还签了一份关于亚太和印度洋区域的联合战略构想,印度《经济时报》26日称,“这一行动恐怕不会不引起北京的重视”。文章称,4个月前莫迪访美时与美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就提到了南海局势,对南海所谓“正在升温的紧张局势和海洋领土争端”表示关注。此次的“战略构想”重申前次声明的内容,称“相关国家必须保证航行和空中飞越的自由,尤其是在南海”,并称斯里兰卡政府更迭以及“非亲华”政府上台,对美印新战略构想是一个有利因素。
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说,美印都是南海区域外大国,他们签署文件为的是使自己在南海问题上的表达更具有合法性,“中国对此不必太在意,只需稳当地继续推进自己的相关政策”。
路透社25日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去年5月上任以来推行“向东看”政策,力图抗衡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协助斯里兰卡反对派把亲中的总统拉贾帕克萨拉下台,跟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日本和越南加强关系,又跟中国厂商竞标孟加拉国港口工程。这一系列动作让多年来鼓励印度配合“重心转向亚洲”政策的美国很满意。美国国务院亚太助理国务卿罗素上月说:“莫迪用言语和行动展现出,他想把印度的影响力拓展到更大的区域,我们对此非常欢迎。我们开始把印度当成区域守护者。”
俄学者:印度不会脱离既定路线
一些俄媒对美印走近表示担心,俄纽带新闻网称“不排除俄印两国此前签署的突破性协议将无法履行的可能性,包括核能和石油领域的协议”。俄副外长莫尔古洛夫26日表示,俄印关系具有独特性,奥巴马访印成果不会影响到莫斯科和新德里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俄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专家沙乌缅表示,此次奥巴马访印的一项任务是平衡去年12月普京访印的成果,当时两国达成共同生产第五代战机及建设新的核电站等协议,“美印关系是达不到这一水平的”。
为给奥巴马留个好印象,印度派出600名清洁工在泰姬陵周边道路上驱逐牛、野狗等动物,还忙着清理垃圾和痰迹,但由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去世,奥巴马砍掉了赴泰姬陵的行程。
这令接待方印度颇感失望。此前《印度教徒报》还用电脑合成出奥巴马与米歇尔在泰姬陵前的合影。据该报25日报道,虽然目前印度对此无任何官方表态,但不少已为此准备数月的北方邦官员流露出惊讶与失望,有网民自嘲:奥巴马对印度的“友谊”真是脆弱。
不少媒体指出,美印关系基础并不牢靠。2013年,印度驻纽约女外交官科布拉加德遭搜身风波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莫迪本人也曾因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被害事件在2005年被美国拒签。
俄新网评论称,莫迪政府希望美国能够将其视作“平等的伙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家卢涅夫表示,就战略问题,印度不会脱离自己的既定路线,也就是说,与美国的潜在冲突还将持续下去。而印度将会继续与俄中巩固关系,比如参加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活动。美国自己也知道,印度是一个平衡性的国家,“像钟摆一样”,而它的摆动总是理性的、符合自己利益的。
巴基斯坦《黎明报》26日对此评论称,不可否认,美国在亚洲能够为印度提供安全保证,印度在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找到了安慰。但不清楚的是,印度是否有能力或者资源对崛起的中国构成挑战。布鲁金斯学院印度项目主任马丹日前对美媒说,美印走近也许是因为“彼此在对方的中国战略中看到自己的角色”,但双方也都不愿在中国与另一方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邹 松 环球时报记者 王跃西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冯国川 柳玉鹏】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