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奶奶独自抚养孙儿上大学 三餐吃白粥

16.06.2014  18:38

  [ 摘要 ]就是这个老人,从娃娃带起,起早摸黑、上山下地,祖孙俩相依为命,硬是把孙儿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

  老人廖月明含辛茹苦抚养孙子二十几年 图 陈文笔

  下帅壮族瑶族乡位于广东肇庆怀集县的西北边陲,距县城52公里。这个总面积不及海珠区、总人口只有广州千分之一、山多林多地少、每天只有3趟公交来往县城、全乡只有1所基础教育学校的小乡村,就在9年前,出了首名考上一本院校的高考生。

  2005年9月3日上午,下帅乡干部群众、师生1000多人敲锣打鼓舞着壮狮欢送陈蒙伟去大学报到,那天,75岁的廖月明热泪盈眶,就是这个老人,从娃娃带起,起早摸黑、上山下地,祖孙俩相依为命,硬是把孙儿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

   老人留守

   孙子每日准时电话问候

  从怀集县出发,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来到了廖月明的家。这里是陈蒙伟上大学后才搬进来的新家:三层半,八间房,除了首层用于起居,偌大的房子大多数的房间都空置着。“这是留给孙子结婚后用的。”廖月明指着楼上向记者比划着:“阿伟的孩子们可以住这里。

  新居家具不多,一个土黄色老款电视柜算是比较“显眼”的了。“这是阿伟上班后买的,很好看。”今年4月份,老人中了一次风,此后生活基本不大能自理,但她的头脑依然很清晰,每一样陈蒙伟给她买的东西,她都记得很清楚。家里的固定电话是廖月明最熟悉的电器——每天晚上,陈蒙伟都会准时打电话回来,这也是老人每天最期盼的“节目”。

  在电视柜的上方显眼位,挂着一本皱巴巴的年历,隔一段时间,廖月明就会在年历上折下一个小角,标记好陈蒙伟回家的时间:“端午的时候阿伟买了粽子回来,住了两天就走了,下次他说要国庆才能回……

  虽然孙子不常回来,但廖月明还是把最大最好的房间留给了陈蒙伟,自己住楼梯底下的小房,房里堆满了孙子买回来的保健品,有些已经过期,但廖月明不舍得吃更不舍得扔。

  陈蒙伟不在家的时候,廖月明照常帮孙子整理房间,孙子用过的课本书籍,她也如宝物一样珍藏着,整齐地摆放在床头旁的书桌上。语文、数学、历史……虽然不识字,廖月明时不时也会翻一翻、摸一摸,“那是阿伟心爱的东西,看到它们就像看到阿伟。

  孙子不在,廖月明的生活很节省,加上中风后只能吃流食,她一日三餐都吃白粥,偶尔放一些肉末,而陈蒙伟寄回来的钱,她几乎不用。“我一个人够了,钱是留给阿伟娶媳妇的。”说起孙子,廖月明的心里永远是甜的。

   相依为命

   祖孙二人相伴艰难度日

  距离新家一百米,是祖孙俩住过的旧房子。旧房类似四合院,廖月明和孙子住着其中一间10来平方米的土坯房。屋子没有隔断,只在房中用一个破旧衣柜隔开,里面用来睡觉,外面是起居室,整个房间只有一个不到半平方米的小木窗:屋外烈日当空,屋内却阴冷潮湿。廖月明指着一个放在墙角的隔板床小铺说:“这就是上大学前阿伟睡觉和写作业的地方。

  1986年,陈蒙伟出生,守寡多年的廖月明“升级”做了奶奶;同样是这一年,唯一的儿子意外身亡,不久,儿媳改嫁,还在襁褓中的陈蒙伟与廖月明过起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从此,每天外出种田、打柴,廖月明都要背着孙子,上山下地,起早摸黑。沉甸甸的柴火和肥料,加上日益长大的孙子,让廖月明的腰肌过度劳损,脚关节也早早退化,不到70多岁,她的腰已经直不起来,走路只能蜷着身子。

  幼年的陈蒙伟爱生病。有一次深夜,孙子感冒发高烧哇哇直哭,廖月明连忙背起孙子点上火把,走了两三公里夜路赶到乡卫生院求诊,回家时天都差不多亮了。“没娘的娃娃最可怜,我是他婆婆(奶奶),我不看他谁看他。”就这样,历经数不尽的日夜劳作,陈蒙伟在廖月明的悉心照料下健康长大。

  陈蒙伟上学了,廖月明的担子更重。为了给孙子赚多点学杂费,每天早上5点钟她就起床,煮猪食、拾牛粪,煮好早餐让孙子吃了上学,然后出门耕作,还不时上山打柴、拾山货,种青菜,挑到墟镇卖。

  “阿伟很听我的话。每天放学后,他主动做家务,烧水、煮饭、喂猪、喂鸡,尽量帮忙。农忙放假后,他犁田耙田插田挑粪都干,还跟我上山打柴、拾山货。晚上阿伟会在窄小的阁楼上做作业读书,为的是不影响我睡觉。”聊起孙子,廖月明的话总是特别多。

   苦尽甘来

   盼望看到孙子结婚生子

  村里人都知道,陈蒙伟是奶奶养大、没有爹娘的苦孩子,但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天天吃酸菜白粥,睡隔板床也很开心。初中毕业时,陈蒙伟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县重点中学。可是学校离家远,费用大,家里又没钱,陈蒙伟不忍心奶奶再为他读书奔波劳碌。他便说不再读书了,要打工挣钱撑起这个家。

  听到孙子这么说,廖月明急了,她心疼地劝孙子:“阿伟呀,这么多年都熬过了,怎么难也要读完高中呀,阿婆(奶奶)还希望你能考上大学哩!”而后,廖月明悄悄地卖掉了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头猪,并向叔伯亲戚借钱凑足1000多元,交了高中一个学期的学杂费。

  但其他学期的学杂费怎么办?还有生活费。下帅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平升告诉记者,下帅乡政府知道廖月明家的情况后,把她家列为低保对象,每月给予一定补助,并呼吁社会帮助。后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帮助下,陈蒙伟学杂费终于有了着落。同时,村里的叔伯兄弟和亲戚过年过节时你一百我几十元地捐助给陈蒙伟,支持他的学业。

  高三学业繁重,为了每月多给孙子伙食费让孙子吃好,70多岁的廖月明依旧每天起早摸黑种菜、打柴、摘野菜挑到市场卖。“读书要用脑,只吃酱油豆腐捞饭怎么行,趁我还做得动,多做点。

  2005年,陈蒙伟以652分考上第一批本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成为王龙居寨从六桥寨迁居到此70多年来的第一位本科大学生(见2005年9月8日羊城晚报广东版报道)。据怀集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永专介绍,为了表彰廖月明矢志不渝地养育出一个大学生的不平凡事迹,怀集县委县政府特授予她“模范老人”称号,除奖励1万元外,县政府还从2005年7月起每月发给她特殊补贴200元,终身享受。廖月明也从原来的土坯房搬到了水泥砖盖起的新居。

  廖月明告诉记者,新居起初只有一层,78平方米,后来的两层半是用孙子工作后寄回来的钱,加上一些热心人士和政府补贴,一砖一瓦地盖起来的。“阿伟在外面工作不容易,租着一间小房子,省吃俭用给我寄钱寄衣服,他真的很孝顺。他还跟我说,阿婆,我结婚的钱你不用为我攒,你拿那些钱去买点吃的穿的吧……”老人一边说一边用手背拭去眼泪。

  如今,廖月明和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一样,在家中安静度日,已经大学毕业的陈蒙伟在深圳打工,从下帅乡到深圳的距离350多公里,坐车得六七个小时。对于一辈子没坐过车,最远只去过怀集县的廖月明来说,这距离没什么概念,老人心里就只有一份牵挂——孙子好好的就好。

  今年已经84岁的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看到孙子结婚生子。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