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多兰舍同志题材 专注母子关系

23.05.2014  11:47

原标题: 《妈咪》:多兰舍同志题材 专注母子关系

  加拿大天才少年导演哈维尔-多兰的新片《妈咪》亮相戛纳影展竞赛单元,得到普遍的赞誉。他在戛纳的出道之作《我杀了我妈妈》就是一部谈论母子关系的电影,普遍认为影片的灵感来自他的自身经历,母亲的扮演者安妮-杜尔瓦勒在《妈咪》里继续扮演母亲,再一次给出了高水平的演出,成为影后的有力争夺者。

  多兰历来都是一个注重形象的同志美型导演,以前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往往都有自况的部分,所以半自传性质的同性恋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一次多兰自己没有出演,故事也没有谈论同性恋。这是多兰的一次大胆尝试,把自己最擅长和最有诉求的题材拿掉,专心开拓前作曾经探讨过的母子关系,是一种很踏实的创作心态,集中精力谈母子关系的结果就是创作出了一个非常有厚度的故事。

  安妮-杜尔瓦勒上一次饰演的母亲是中规中矩的,和所有家长一样,经历孩子的叛逆青春期,为了孩子的成长揪心。这次的妈咪完全没有前作的稳重,是一个身着潮服,抽着烟讲话疯癫的中年人,本身就是个孩子。母亲的形象变了,母子之间的关系也就复杂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又像是闺蜜,又像是情人,最终仍然是母子,互相依赖和规劝。这是多兰最大的改变,他成功地发掘了故事人物之间不止一层关系,然后让这些关系并存发展,故事的骨架比前作大大丰富了,基调一下子硬实了很多。

  即使《妈咪》和前作相比内容上无甚新意,但是形式上变本加厉的流畅华丽也让观众眼前一亮为之一振。首先,多兰在美术和摄影上都用了艳丽的橙色调色板,光线充足,饱和度很高,顶光摄影被反复运用;其次,《妈咪》整个剧组都是加拿大魁北克人,魁北克人本身的法语口音就很怪,而《妈咪》片中人物的口音比魁北克口音更加奇怪,是“改良”之后的魁北克法语,现场放映需要加入法语字幕才能理解;最后,电影沉浸在循环往复的歌曲中,歌曲的运用让电影整个处在抒情的状态,成功塑造了一部MTV风格的狂欢电影。这三点是《妈咪》代表性的形式主义内容,共同塑造了电影中近未来世界的奇异质感。

  哈维尔-多兰超出预期的电影在戛纳引起广泛好评,这是他第一次入围竞赛单元。如果这位25岁的导演在今年被扶正,进入金棕榈俱乐部的话,也不会是一件过分惊奇的事。

  (新浪特派戛纳报道团 康一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