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要全力帮他们,我在家等你回来……”
▲2019年7月2日,市卫生健康局,参加广东第30批(东莞)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在送行会上宣誓。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作为一名援外医务工作者,我们敬畏生命,守护尊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今天(7月2日)下午,广东省第30批(东莞市)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送行动员会上,援非医疗队队员庄严宣誓。
他们将在4天后(7月6日)凌晨30分,登上飞机,远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国家赤道几内亚,开展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助。
医疗队25名队员中,他们既是援非医生,更是孩子的父母,爹妈的儿女。眼看离家的时间越来越近,他们心中也有无数的牵挂,也有对家长的不舍,但更多的是责任,是期待。
就像援非医生、塘厦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朱彦8岁儿子说的,“妈妈,你走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去了国外,要全力帮助他们,我在家等着你回来。”
【援非医疗队情况】
援非队员来自14家医院,拿出高考劲头突破语言关
▲2019年7月2日,市卫生健康局,参加广东第30批(东莞)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介绍,本次援非医疗队队员中,有19名医护人员。
他们来自东莞市人民医院等14家公立医院,涵盖了儿科、急诊科、ICU、妇产科、普外科、骨科等主要临床科室。他们当中既有主治医师,也有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从东莞到赤道几内亚需要跨越近半个地球。要完成好援非工作,队员们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
虽然随行有翻译,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要求队员们掌握当地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援非医疗队在广州开始为期8个月的出国前脱产培训。援非医疗队队员骆庆明是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作为儿科专家,骆庆明坦言这8个月的培训对他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40多岁了,记忆力相对较差,学了容易忘记。”重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想而知对他来说是怎样的挑战。
幸而,他克服了。“从早上7点开始学习,晚上11点还在教室,反复练习,反复学习。”骆庆明笑称,自己就像回到高考前。相信勤能补拙的他,硬是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终于顺利通过考核,“基本上能听得懂,但用西班牙语自由无畅的交流还需磨练”。
【援非医生的故事】
援非医生陈刘镇:
“母亲住院时,他正在紧张培训赶不回去”
欢送会上,陈刘镇穿着西装外套,精神抖擞地坐在位置上。今年34岁的他,是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主治医师。
即将启程去赤道几内亚,陈刘镇同样舍不得家人。他有两个小孩,一个四岁多,一个才一岁半。去年10月,陈刘镇开始到广州接受了8个月的援非培训时,小儿子还未满周岁,虽然懵懵懂懂,却已经开始懂得什么是分别。
现在,女儿已经入读幼儿园,每天必须接送。以前虽然习惯了妈妈接送,但是当陈刘镇去广州培训后,有一次女儿却在妈妈接回家时哭了,嚷着要爸爸来接。当爱人把这个小插曲告诉陈刘镇,陈刘镇说,“等我回来后,我一定会好好补偿女儿。”
培训完回东莞休整的时间里,陈刘镇用很多时间去弥补即将到来的分别。
让陈刘镇有些牵挂的,还有家里的老人。他的母亲身体不算太好,岳父母又不在东莞,他的援非之旅意味着接下来父母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去年,母亲曾经因为过度疲累而发生头晕呕吐症状,住院后诊断为梅尼尔综合征。
“当时正赶上自己援非培训课程很紧张的时候,母亲住院一周的时间里也没办法赶回去。” 陈刘镇对此很是愧疚。
尽管有各种不舍,家里人却第一时间给予了坚定支持。“家里人叮嘱最多的是要全心全意做好工作,毕竟那边工作是很辛苦的,还可能存在一些意料不到的风险。”陈刘镇说。
援非医生郑锦标:
“如果真的发生职业暴露了,争取第一时间服用阻断药物”
郑锦标今年34岁,是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因为贫穷的原因,很多非洲人民其实生活在疾病的困扰中。”郑锦标说,赤道几内亚由于长期处于热带,太阳光直射时间强,当地眼科白内障与胬肉高发,却往往因为没有经济条件与好的技术,导致视力逐渐退化甚至失明。
身为眼科医生的他,期待能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当地眼疾患者带来一些帮助。在本次援非行动中,郑锦标计划联合其他医生为一百名当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治疗。
“所有的手术器械、药品都是由我们准备和提供,手术也将由我们联合几个不同援助点的医生来开展。”郑锦标说。
手术,意味着可能的职业暴露,一个难以忽视的风险是,非洲的艾滋病发病率相比其他地方更严重。可能由于设备不够完善,也可能由于各种突发因素,不排除医生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如果真的发生职业暴露了,争取第一时间服用阻断药物就是了,没办法去过度担心和害怕这个事情。”郑锦标说。即便如此,对于每一名参加援非的队员来说,这已经是在正常的应对范围内。“既然是国家和组织交给的使命,是一项荣誉,自然不会那么简单随便,需要我们有担当。”
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文
全媒体记者 陈帆/图
编辑 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