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姐妹霸路乱收费10年 最初仅7个车位(图)
收费三姐妹再没出现。交通秩序井然。
乱收费的三姐妹消失了,被霸路段昨晚立起了隔离墩
三姐妹十年来
如何蚕食杭州大厦门前地盘
一夜过后,杭州武林广场西通道恢复平静——这十年中,它或许是第一次因为取消停车而显得如此安静冷清。杭州大厦旁,市中心黄金地段,武林广场西通道,被不是收费员的三姐妹霸占,乱收停车费好多年(详见本报昨日报道)。曾经为了抢停车位而加塞、变道现象没有了;马路的拥堵不见了;最关键的是那三个平日里大声喊着“停车收费,收费10元”的大妈,她们集体消失了……
一切,都发生在一夜之间。
收费三姐妹再没出现
被霸路段昨晚设置隔壁墩
昨天中午记者再次来到现场。从环城北路与西通道的交叉路口处往南看——武林广场西通道东西两个车道已经被“腾”空,没有一辆车停在这里;突然间这条路显得空旷起来,那几个在平日里大声喊着“停车收费,收费10元”的大妈不见了。“这里不能停车,请开到前面右转,有停车场。”协勤李师傅站在这个路口劝导。“这种违章停车对交通有很大影响。”他说自己是接到指令来这里引导的,昨天上午没有一辆车进入边道停车。
昨晚8点,各个路口能拐进东西边道的转弯处被设置了隔离墩。
昨晚8点,路口能拐进东西边道的转弯处已设置了隔离墩。
眼睁睁看着她们乱收费
却管不了或者吃不消管
三姐妹“霸占”车道收取停车费,多年来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车主交了总量让人吃惊的停车费,但“挨刀”的不仅仅是车主。
武林广场地下商城施工点的大门(正对武林广场西通道)——这是施工区域,竟然也被三姐妹“霸占”过。“说来你们都不信,她们老是把车引导到这里来停,工程车常常受阻。”施工方工作人员张先生说,为此特别安排了三四个保安在门口维护。
施工点大门对面,杭州大厦的保安陈师傅正在站岗,提到这三姐妹,他也无奈:“我们管不了啊。”他指着柏油路和正规停车位间的一级台阶说:“台阶下的马路不属于杭州大厦。”然而,台阶上的两个消防通道,在大厦保安的眼皮子底下,也经常会被三姐妹“攻占”。
环城北路和武林广场西通道交界口东南处也有一块不大的空地,本属于某机构,但被三姐妹“持有”多年。“比较难弄,她们哭闹起来,我们根本扛不住。”知情者说。
三姐妹10年前“开张”
一开始只有7个车位
杭州大厦保安陈师傅在这里工作20多年。他几乎每天都要和三姐妹打照面,看着她们的“事业”发展起来。
“早在浙江省展览馆旁万家福超市(已被兼并)开业那会儿,三姐妹就出现了。”陈师傅说,那还是上世纪的事情。她们只有小妹有工作,老大老二平时就来这附近卖卖报纸、矿泉水,也会收集塑料瓶或者给车主擦擦车子。
回头追溯,应当是大姐首先发现超市门口的车位没人管,汽车停了也没人收费。“她们应当是从那个时候介入‘停车收费行业’的,车位不多好像只有7个。”他说,大姐开始是试探性地向其中的一侧车位收费,后来就把7个车位全部“收编”。“具体多少钱不清楚,她们不太忙时,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
那段日子里,没有任何人来阻止她们的乱收费行为,司机似乎也没有怀疑她们的身份。
“她们胆子慢慢大起来。”另一位在附近工作了14年的戴先生回忆,老大老二在发现这项“无本获利”的渠道后,把小妹也叫了过来,开始“探索”更大的收费空间——2006年底,附近不少能停车但没有正规收费员管理的地方被“开发”出来,然后规模逐渐扩大。
“到2007年底,马路两个边道已经有一大半成她们的了,2009年,整条马路全部被三姐妹利用了。”戴先生说,“不光是车道上的那些车,管理人员下班期间,正规车位上的停车费,她们也收。”
钱报记者也做过实地测量,武林广场西通道南北走向,总长约300米、宽约11米,被三姐妹“规划”成车位的大概有400米(双向600米,扣除大约200米人行横道和地铁施工占位),满负荷大概可停七八十辆车。这些车位最后竟然统统成了三姐妹的“产业”。
邻居们说大姐挺厉害的
“一般男人吵不过她”
昨天早上,城西某老小区的居民报料,说照片中的大姐郭某很可能住他们小区。钱报记者联络到郭某所辖社区。说起她,社区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郭大妈55岁,3年前到社区去办理相关退休手续——需缴满15年养老金,有两个方案。“她自己选了第一个方案,后来听别人说了一句,她又不想缴钱了。还来社区里说,怪我们没帮她选。反复几次,我们也没办法了。”工作人员说,那时郭大妈隔三差五地就来社区扯着嗓门喊——不是“我的退休工资为什么比别人少了400块”,就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之类的,最后还是选择了提前退休,缴了五六万块钱。“我记得当时她还说,这是跟别人借的钱。”有工作人员回忆。
工作人员说,听说郭大妈退休前就是收费员,“她说自己在杭州大厦那里帮忙管管车子,有时候会晚上上班,白天在家里睡觉。” 曾听她说过:“退休工资太少了,要多赚点钱的。”据了解,郭大妈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丈夫也是退休职工,夫妻俩住的房子也就四五十平方米。2年前,女儿出嫁了,住在闲林,郭大妈也会时不时地去住一段时间。
邻居们回忆,郭大妈平时一身男人打扮 ,很干练。“一般男人吵架都吵不过她,厉害着了。”直到看到钱江晚报,邻居们才知道她在做这个。“胆子太大了,这种事情,谁敢啊?”一位邻居摇了摇头。
居民们说,早上看到报纸的照片,一眼就认出了郭大妈—— 裹着衣服正面对镜头的就是郭,照片中背对着镜头,裹着白色塑料膜的可能是妹妹。
“她早出晚归,很少和人打招呼的,有的时候半夜三更会突然在楼下撞见她……”郭和邻居们来往不多——以至于她搬走了,大家都不知道。
昨天,根据邻居的指引,钱报记者敲开了郭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说明来意后,女子反复强调“找错了”,甚至要拿身份证来证明。
年轻女子说自己姓王,房子是夫妻俩去年买的二手房,前一任房东姓王。对于郭,她真没印象。不过,邻居们肯定地说,之前这里就是郭大妈的房子。
本报记者 鲍亚飞 杨茜 柏建斌 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本报通讯员 储溪云/文 本报记者 鲍亚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