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之声:电商和农民谁救谁
12.10.2015 09:24
本文来源: 广东大洋网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称,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接近4000家。但其中仅有1%盈利,另外的7%巨亏、88%略亏、4%持平。
分析涉农电商为何命运多舛,同质化严重以及无序竞争被认为是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内人士也渐渐达成共识,补贴等促销方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红火,未来赢得消费者的,一定是服务和品质。而涉农电商品质的高低,说到底是由农民提供的农产品品质所决定,这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电商和农民,到底该是个啥关系。
一段时间以来,说起电商和农民的关系,前者之于后者,多少带点儿“拯救者”的味道。传统的农产品产销链条上,农民可以说是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端,承担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但却鲜有议价权和话语权。然而,当涉农电商出现后,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有效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了流通环节,利用“去中间化”效应,推动农产品领域的公平贸易。既有利于解决农民“产品难卖”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助于从终端需求倒逼生产环节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品质。而且互联网先天的“草根”气质,也有利于农民直接站到贸易舞台的中央。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仅占农产品销售额的3%,眼下而言,“拯救者”的力量似乎还太有限。从长远看,既然涉农电商的服务品质跟农民提供的农产品品质息息相关,那么电商与农民之间“拯救”与“被拯救”的角色其实是可以互换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品质将得到更好的提升,这可以帮助涉农电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持久的收益。
(摘自昨日《人民日报》)
本文来源: 广东大洋网
12.10.2015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