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刊文称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体现执政者愈发自信

02.08.2014  17:26

 

教育部昨日公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引起网络热议,绝大多数网民投以赞赏和支持,成为近年来中国教育工作难得的一大亮点。

众所周知,旧版《守则》为人诟病久矣,原因就在于其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化和空泛化,离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比较远理念固然可嘉,但缺乏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旧版《守则》虽然只有短短10条200多字,但若加上与之配套执行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行为规范》,则三者共计70条、2000多字,规定过于繁琐,看似健全,实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突出重点,更不利于执行。

与旧版《守则》及两个行为规范相比,新版《守则》在形式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化繁为简。它将原先的三个规定合而为一,变70条为“三爱、三讲、三护”的9条,400字,且每条都细化为若干可操作的具体规范,如第三条“爱劳动”规定,就分为“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时间,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五项具体内容,可谓既高度凝练,又便于记忆和操作。

从内容上看,新版《守则》的一大特点是更“接地气”,即更加符合时代化和生活化的要求,每条规定都紧扣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比如,第八条关于“护健康”的规定,就有一项“控制上网时间”的要求,这对电子时代上网成瘾的孩子们来说非常必要。

更重要的是,新版《守则》还删去了一些明显带有争议性的内容,并因此而变得更加人性化。比如,此前《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第四十条,即“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的规定就不见了踪影。这在中学生尚不具备能力制止为非作歹甚至穷凶极恶不良分子的情况下,有利于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新版《守则》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变化,是将旧版的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修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即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本土化”交织并行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

总之,新版《守则》始于“爱祖国”,终于“护家园”,全篇贯穿以爱智力行、修身养性等人性化要求,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国千百年来传承的“家国情怀”和“成人理念”,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有紧扣学生生活实际。

需要注意的是,新版《守则》仍有完善余地。因为,9条内容几乎全是对学生“责任”、“义务”的要求,很少有保护学生“权利”、“权益”的规定。建议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将此类因素考虑进去,使《守则》来个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