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广州三次建政:昔时试验田 今已成“花城”
中新社广州11月10日电 题:孙中山广州三次建政:昔时试验田 今已成“花城”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走进广州沿江西路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大院中央的“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即映入眼帘,不少求医者会放慢脚步多看两眼。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在此地立志习医救人,继而萌生“医人不如医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随着广州百余年来的城市发展变迁,这家当年中国最早、规模很小的西医院,现已跻身大型三甲医院之列。
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与孙中山渊源颇深。广州是孙中山开展武装斗争、推翻封建帝制的根据地,承载了他的挫折与伟大。
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广州多处与孙中山有关的遗址遗迹。
位于珠江南岸的孙中山大元帅府已恢复“开门见江”的风貌,视野十分开阔。孙中山戎装铜像矗立于大元帅府门前广场上,市民三五成群在此漫步,孩童玩耍嬉戏。大元帅府两座三层高的黄色楼房,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明显。后花园环境清幽,孙中山与宋庆龄白色雕塑立于园中。
大元帅府收藏了众多与孙中山有关的文物资料,日常所办展览面向市民开放。据大元帅府纪念馆副馆长朱晓秋介绍,大元帅府馆藏文物从2009年的400多件积累到如今过万件,九成以上的文物来自于捐赠,不乏廖仲恺、胡汉民等名人后代捐赠的珍贵史料。
《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展是大元帅府少有的常设展览之一。为了实现民主共和与国家统一,1917年至1925年间,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1917年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军政府;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3年重建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其中,后两次建政都是以大元帅府为大本营。
也是在广州三次建政时期,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创立了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和黄埔军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实认为,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是把广州作为践行其政治理想的试验田,在这一阶段,孙中山有着军事力量的支持。
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
乘船从大元帅府码头顺着珠江往东而行,可抵达位于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目前岛内保留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北伐纪念碑等遗迹。近些年每年迎来海内外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其中不少是台湾政坛人物。为了迎接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黄埔军校旧址今年专门进行了修缮。
黄埔军校当年虽然校舍简陋,却培育了大批军政要员,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称,黄埔军校本身的历史地位造就了她在海内外的影响力,直到今天,两岸校友之间依然往来频繁,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除了大元帅府纪念馆、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堂等与孙中山有关的遗址或场所,也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同胞、海内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据官方统计,在广州,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相关的遗址多达40余处,遗址数量在中国城市中最多,且大多保存较好。
孙中山不但在广州进行革命,对广州城市建设也作出过规划。民革广州市委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李穗梅称,孙中山任海陆军大元帅期间,筹组了广州市政公所,负责广州市政建设,这是中国近代市政制度的开始。后来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第一任广州市长,开始对广州全面建设。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涉及广州的经济建设有较大篇幅的规划,尤其是对铁路、港口方面的论述相当详细。当年孙中山先生的诸多梦想,现已成为现实。譬如,广州港已成为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广州以高铁为龙头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
1923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建设广州“花园都市”的设想。近百年后,广州公园密布,城市主干道、道路、居民区等花木簇拥,簕杜鹃和异木棉花眼下正竞相绽放,广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