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纪念医院扩容9万平增千个床位庆生180周年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王海芳) 中国近代第一家西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至今已走过了180年的历程。昨日,该医院召开“纪念建院180周年学术及管理论坛”以庆祝生日,并举行南院区逸仙楼正式启用仪式。新大楼的启用,将意味着,号称“中国面积最小的三甲医院”将扩容9万平方米,增加1000个床位。
创下中国医学史多个“第一”
很多广州老街坊都不一定知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有多牛。她的前身是广州眼科医局,180年前由美国传教士伯驾医生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建立。也就是这所眼科小医局,揭开了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篇章,创下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例眼科手术、中国第一例截肢手术、中国最早应用乙醚……
据史册记载,当年的广州眼科医局也是中国近代西医学教育的“发端”。1837年,伯驾招收三名青年传授医术,以师带徒,培养中国的西医队伍。1859年,广州眼科医局更名为广州博济医院。1866年,由嘉约翰创办的博济医学堂,成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堂,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华人医生群体。经历180年的发展传承,博济医学堂培养的人才为推动中国近代西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仁济医院的前身“中国医馆”和北京协和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双旗轩医院”是博济医院医师雒魏林创建的;中国第一间精神病院——广州芳村的惠爱医院是博济医院的第二任院长嘉约翰创办的;如今广医三院前身“广东女子医学堂”及其附属柔济医院是博济医院女医生富马利带领妇产科医生余美德、施梅卿创办的……
中国“最小的三甲医院”扩容
经历了180年成长,当年的眼科小医局如今发展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院的年总诊疗人次超过380万人次,住院人次超过10万。由于院本部占地面积仅为19.5亩,该院被称为“全国最小三甲医院”。医院党委书记王景峰表示,因为用地局促、空间拥挤,出现了“住走廊”、病人来医院看病连找个停车位都难的情况。在建院180周年之际,医院也进行了扩容。位于海珠区盈丰路的南院区新住院大楼正式启用,开放床位增加1000张,将大大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局面。
届时,南院区将覆盖所有的临床专科,而院本部则将作为急危重症处置中心。两个院区同步发展,医生专家会在两个院区“出门诊查病房”。目前,南院区已引进全球最为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在安装,即将投入使用。此外,医院还将在花都区成立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设1000个床位,规划2017年底建设完成。
[八一八]
孙中山在此走上革命之路
博济医学堂里,最有名的学生莫过于孙中山。1886年,年仅20岁的孙中山以“逸仙”之名就读于博济医学堂。在此读书时,孙中山的政治思想越发激进。课余时间,常与同学和朋友讨论国事,探索救国之路。孙中山最早一批革命追随者主要来自博济医学堂的师生,像郑士良、史景然、尹端模、“中国的第一个南丁格尔”张竹君等。
除了孙中山,博济医学堂的学生里还有许多厉害的历史人物。比如说康广仁,康有为的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