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家杯为契机打造梅州传统赛事

08.11.2017  18:34

  ■ 罗 克(资深体育评论员)

  上周末,首届“欧派客家杯”比赛在梅城隆重上演,梅州附近的客语区的球队聚集梅城,为秋日的梅州送上了一道足球大餐。这届赛事的举办,给梅州足球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除了职业足球,草根足球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如今梅州已经有两支中甲球队,职业氛围已浓到了一定程度了,加之有浓重梅州特色的拉萨城投和英超西布朗,可以说是迎来了1994年职业化以来梅州足球最好的时代。如今又借客商大会的春风,举办了这样一次大客语区的足球比赛,这是提升足球之乡的品牌而做的一件大实事。毕竟梅州足球不能总躺在回忆录上,在全国足球热都升温的今天,我们应该做出点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足球底蕴。    这一次客家杯有梅州本地足球队,有广州赣州等地的客籍球队也参与到盛会中,俨然是大客家足球人的聚会。梅州的草根足坛也好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以比赛为平台,客家老乡们可以交流发展基层足球的经验,人才亦可以互通。有这样的一届比赛,也让众多客商们看到了足球之乡的这块往昔金字招牌的叠加价值。    前进的脚步既然已经迈开,那么就不能停下,不仅如此,还要加快脚步赶上先进节奏。新时代来了,也会带出新问题,咱们现在有踢球的人,但是正式的比赛却不多,有质量的长期传统赛事更稀缺。如此次客家杯这样的比赛,不是一个成型的联赛体系,且是7人制比赛,并非11人制比赛。梅州现在有那么多踢球的人,仅靠一个客家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梅州现在亟需有更多的本土赛事,在比赛中发掘人才,并以此打造一个梅州足球人才生产流水线!

  具体言之,我们可以设计打造属于梅州足球的本土赛事IP。譬如梅州地区有一个稳定的11人制比赛:梅州本土足球联赛,8个县(市、区)打一个双循环长达数月的联赛,那么在梅州本地的竞赛价值以及商业价值都能得到提升。如果梅州本土联赛搞好了,再对接客家杯这样的大平台,甚至是足协杯中丙这样的职业联赛体系,那么梅州本土球员就多了本地烙印的发展平台,梅州足球人才向上的瓶颈也可以逐步打开,梅州两支中甲队直接可以在这个联赛中发掘苗子,也避免了像刘彬彬、曾超这样的梅州足球人才的过早外流。    过去我们也有像贺岁杯、梅视杯这样的有影响力的赛事,但是都没坚持办下来。不妨以这次客家杯为契机,打造一个属于我们梅州足球自己的本土传统赛事,若能成功,甚至可比肩拥有两支中甲球队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