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学术出版基金”在东莞成立
■昨日,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邓蓉镜故居修缮竣工启用仪式在东莞中学举行。(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为期三天的纪念容庚教授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20届年会,昨日在东莞顺利闭幕。与会专家学者当天还出席了邓蓉镜故居修缮竣工启用仪式,参观了容庚故居以及纪念容庚诞辰120周年的展览。
此外,为了传承先贤的学术精神,纪念国学大师容庚先生,东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容庚学术出版基金正式成立。
容庚外祖父邓蓉镜故居修缮竣工
昨日早上,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庆祝邓蓉镜故居修缮竣工启用仪式在东莞中学举行。邓蓉镜是容庚的外祖父,容庚在东莞中学读书时曾寄居于此。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副市长杨晓棠,以及参加年会的专家学者,容庚后人等出席启用仪式。
仪式上,潘新潮表示:“千年莞邑,人才辈出,邓蓉镜、容庚二位先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为人、治学是东莞的骄傲,他们的学识、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举办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修复开放邓蓉镜故居,可以说是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工作之一,相信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东莞市民认识和了解先贤的生平与学识,铭记其贡献,传承其精神,增强东莞文化自信,促进东莞文化自强。”
随后,与会学者先后到位于莞城旨亭街的容庚故居参观,以及观看在东莞博物馆举办的《精诚所“治” 金石为开——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
东莞中山大学校友会发起成立基金
为了纪念莞籍国学大师容庚先生、传承先贤的学术精神,东莞市中山大学校友会在中山大学的支持下,并获容庚先生家属授权,正式发起成立“容庚学术出版基金”。昨晚,潘新潮、杨晓棠等市领导出席了成立仪式。
潘新潮在成立仪式上谈了三点感受:第一,纪念容庚先生既是中大的责任,也是东莞的责任。多年来,东莞以多种形式纪念容庚,传承其学术和精神。第二,纪念容庚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民间组织的责任。容庚先生人格高尚、治学独到,为人为文的风范给家乡人民带来莫大的思想激励和精神鼓舞,正如容庚故居楹联所撰:“传道解惑,爱国怀乡,立德立言俱不朽;汇编金文,通考彝器,树人树学足千秋。”因此,东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纪念容庚。第三,正是因为有以上认识和行动,近年来东莞文化名城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该基金是设立在广东省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子基金,是第一个为纪念容庚先生且以容庚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术基金、国内第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自由学术基金、国内第一个由区域校友发起的学术基金、第一个以众筹方式形成的学术出版基金。基金计划每年为中山大学青年学者出版10本著作,其中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医学医药类三大学科的著作出版各不少于3本。
■海内外专家谈容庚
一生有这么多著作成就让人感叹
麦里悠(来自法国):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年会,这次来到容庚先生的家乡,感到十分荣幸和难得。容老编著的《金文编》是我研究中国古文字学接触到的第二本书,我一直带在身边,而且在上面做了很多注解,经常翻阅已经破旧了都舍不得丢弃。容老一生能有这么多著作成就,很让我感叹他是如何做到这么多、这么好。这次来东莞参观了容老的故居、看见容老的手稿等,东莞对于保护历史名人和文物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广濑薰雄(来自日本,现为复旦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副研究员):我是在读研究生时开始研究古文字的,容老的著作是研究古文字可靠可信的来源,先生编著的《金文编》和《商周彝器通考》是我每天都会翻阅的书籍。今天来到容老的故乡,第一次看到容老的手稿和笔记,他严谨的布局与规范的书写,可以侧面看出容老是个做事认真的学者,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张光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教授):我有幸在1980年认识了容老,这是第一次来到他的故乡,在看了容老的故居与纪念展览后,心情特别的激动。东莞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对于东莞名人文化的发扬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十分难得和了不起。
■链接
邓蓉镜故居
清同治进士邓蓉镜及其子邓尔雅故居位于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为三间两廊两进,坐北向南,面宽14米,进深8米,硬山顶,人字山墙,船形屋脊,青砖墙体,麻石墙脚、门框,是东莞明清以来典型的民居建筑。著名国学大师,邓蓉镜外孙容庚、容肇祖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均曾寄居于此,故居具有比较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邓蓉镜故居今余二间,1984年高中毕业校友梁志斌斥资300余万元,2013年至2014年按修旧如旧重新修葺,遂复原貌。邓蓉镜故居已被列为第十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