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绿皮车4元70公里:职工6小时徒手装煤30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中国铁路上几乎都是这样的“绿皮车”
填煤 掏炉灰这是列车上每个列车员都要随时做的工作
煤工天天“黑眼圈”
冷巨臣背着工具 雪上列车你坐过吗?全程70公里只需四元钱哦!
来源: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春运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拉开序幕,据统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3.4%。】为了保障更多人的归途平安顺利,铁路交通线上还有这样一群职工以对工作的热爱对抗雪国的冰冷,辛勤地忙碌着。他们所做的工作常常被人们忽视,但肩上的责任都不可小觑。
“绿皮车”四元一趟取暖靠烧煤
铁路职工六小时不吃不喝徒手装30吨煤
1月25日早上七点,在牡丹江火车站的站台上,6242次列车的列车长蒋春江正在疏导着乘客上车。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客运段6241/2次列车长蒋春江:大家注意安全,慢点。
7点36分,6242次列车正点驶离了牡丹江站。这趟列车俗称绿皮车。伴随着中国铁路的一次次大提速,至21世纪初“绿皮车”在干线上已少见,但在支线和短途以及慢车等旅客运输中,还有一大批“绿皮车”运行,6242次列车就是这其中的一列。由于绿皮车没有空调设施,取暖和烧水都要靠烧煤,开车后蒋春江最关心的就是各个车厢的取暖问题。
蒋春江:90度,不能超过90度。如果超过90度,就该沸腾了。不能过高,过高它就不吸热,温度就降了。
当天牡丹江的室外温度是零下20多度,能不能保证车内的温度,是乘客是否舒适的关键。填煤、掏炉灰,这是列车上每个列车员都要随时做的工作,确保锅炉的安全之后,蒋春江开始到各节车厢里去巡查。
牡丹江到东京城的距离不过70公里,总共经停6站,运行的时速基本保持在三、四十公里上下。每到一个站,无论在忙什么,蒋春江都要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到站台上。
蒋春江:所以说各个站必须得交接,必须得进行。而且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漏项,一漏项涉及的就多了。
9点18分列车准点到达了终点东京城。看着旅客们走下列车踏上回家的路,稍事检修后,他与他的列车组又返回牡丹江。
蒋春江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别看这趟列车旧,它的票价便宜,就算从起点坐到终点,也只有四元钱。每年春节,这趟车都是返乡人的首选。眼下就要过年了,每趟列车几乎都挤满了人,一次能够运送大约600名乘客。因为多年没有调整过车票价格,这趟列车常年亏损。即使这样,每到春运期间,他们还要再增加车次。
《经济半小时》记者:但是我听说你们加车不加人是吧?
蒋春江:对。加车不加人。
加车不加人,春运期间额外增加出来的工作,就只能由他们车上的八名乘务加班来完成了。每年都这样,蒋春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习惯了。
列车到站后,喧闹着的车厢一下子安静了。在火车进站的同时,负责保洁的工作人员立即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客运段保洁车间保洁员王欢:我们上车先扫地、拖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打扫清理,这一节一节原本老旧的车厢,再次变得焕然一新。下午一点,绿皮车被推进了维护车间,等待它的将是从外皮清洗到上水再到车辆的检查的一系列标准化维护。
很快到了最后的一个环节,上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一个里头得装几桶煤?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客运段保洁车间上煤工伊成龙:15、6桶吧。
记者:你们几个人做这个工作?
伊成龙:三个人。加上司机四个人。
记者见到伊成龙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他的工作就是把煤炭一桶一桶地搬上列车。十多分钟以后,整趟列车三吨左右的煤就加满了。
走在路上,高玉国有些疲惫。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他们连续工作了六个多小时,既没吃也没喝,终于为十列列车上完了三十多吨煤。这脸上的黑,他们早都习惯了。
煤工高玉国:洗澡当天洗不出来。当天眼睛戴上口罩它都黑的一圈吧,怎么洗当天也洗不出来。第二天睡一宿觉第二天一干巴了完了才能洗出来。
隧道工:冬天的冷夏天的潮 零下20度走三小时还要背着20斤工具
1月26日凌晨5点,在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牡丹江工务段朝阳隧道工区的工长王维先和他的同事们顶着刺骨的寒风一起来到了牡丹江火车站,随身还携带了不少的东西。他们需要乘坐火车赶到自己的工作地点。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工务段朝阳隧道工区工长王维先:这面肉便宜,买了一块猪肉。买点青菜,大葱还有芹菜。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些物资够你们在上面吃多长时间?
王维先:能吃三五天,一个礼拜。
王维先的工作地点位于张广才岭的腹部,冬季大雪封山,每天只停靠一对通勤车,生活物资稀缺。他们只能通过这种自己携带的方式来补充给养。
8点10分,火车抵达他们的工作地点朝阳。这里就是电影林海雪原中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到处都是没膝深的积雪,是典型的高寒山区。除了他们这些隧道的巡守员,这里没有长期居住的居民。
上午九点,准备出发的辛文宝和冷巨臣做着最后的准备,仔细检查要用的每一件工具。做好了准备工作,辛文宝和冷巨臣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他们所要巡守的隧道是杜草隧道,首先进入的上行隧道,长度接近4公里。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工务段朝阳隧道工区巡守员辛文宝:他背一些防护的用品,大概能有十多斤,二十来斤。正常他离我五米二十来米远,必须得有这个讯息。
交谈时《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他们两个人分工很明确。辛文宝负责巡守时的具体操作,而冷巨臣负责背负二十多斤重的工具,同时也要时刻的保护着辛文宝安全。
记者:那我们这刨一般得多长时间?
辛文宝:得俩小时。
因为年代久远,这个隧道的顶部有漏水现象。循着微弱的灯光,可以看到成溜的滴水。这些滴水一结冰,就会成为时刻可能掉下来的冰锥子,威胁列车安全。而如果是轨道底部结冰的话,又会直接威胁铁轨,所以现在工区每周都要集中刨冰两次。
在隧道内,像这样的打冰点有127处。跟随着辛文宝往前走,《经济半小时》记者不断看到悬挂着的冰凌。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一晚上就形成这么大?
辛文宝:对。不好整了现在。
上行隧道是1978年建成的,相对来说需要处理的问题少一点。辛文宝和冷巨臣30多年来这条隧道来来回回已经走了几千次了,个中甘苦他们最熟悉了。
辛文宝:年轻的像我们这种活真干不了,第一是耐性和寂寞,受不了。再一个晚上的夜班,特别是半夜,洞里就给人种挺吓人的感觉。
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平时隧道里面是不开灯的,隧道深处白天也同样是漆黑一片,照明只有微弱的照明灯,黑暗、寂寞与恐惧时刻伴随着他们。
辛文宝:最遭罪的就是冬季的冷,夏季的潮湿。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这风大?
辛文宝:对。咱们这有不少同志有风湿,像我们车间的领导这么多年都有这种病。
这条隧道是滨绥线的必经之路,几分钟就要经过一列火车,他们要及时躲进防护洞内躲避列车,而这种时候也是隧道内风最大、粉尘最严重的时候。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走完了上行隧道,在这里,寒风凛冽,漫天飞舞着雪花,俩人得到了一会难得休息时间。
辛文宝:我们胃一般都有病,吃饭不及时,冷一口热一口的,因为我们这个活不是到点正常吃饭的。今年还行,往年脸都吹得冻的发黑,就跟刀子割的是的,今年还挺好。
《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年算暖和的?
辛文宝:对,大伙都说享福了,今年天气挺好。
与往年零下30多度的温度相对比,老辛感觉今年零下20多度的气温还算很舒服,吃俩口雪,抽支烟,就算是他们的休息了,他们又走进了下行隧道,这个隧道修建于1941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老辛是个乐观的人,也很健谈。《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回问了老辛好几次,问他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而他的回答几乎相同。
《经济半小时》记者:32年。怎么坚持下来的?
辛文宝:怎么坚持下来的,怎么说呢,也是对这个工作也是一种热爱吧,从开始不愿意干,到逐步的一点点适应,到最后吧对这项工作挺热爱的。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步行,往返八公里之后,下午三点多,我们走出了下行隧道。这时候,雪也下得越来越大。老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作业点,圆满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晚上6点,下班的工人们顶着寒风大雪,又来到了停车点等待着这每天唯一的一趟通勤车,赶在晚上9点回到家。明天凌晨4点,他们还要起早来赶这趟列车上班。这回家休息的时间总共还不到六个小时。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工务段朝阳隧道工区职工:这是咱们铁路工人的奉献精神。
道口工:一上午放行的列车100多列 一顿饭分六次才能吃完
1月28日的上午,王艳成和王茉花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不是一般的工友,生活中的他俩是一对夫妻。
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务段滨洲线351公里道口员王茉花:不超过两分钟关,为了安全起见,早点关,越早关班,那就越不出现故障什么的。
夫妻俩的岗位位于滨洲线351公里处的道口。这里属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境内,地处城乡结合部,道口的车辆流、人流量都很大,他们负责放栏杆,保障道口的交通安全。
《经济半小时》记者:几点吃饭呢
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务段滨洲线351公里道口员王茉花:经常的有时候一点多,两点多吃饭很正常。我不吃没事,他要是不吃就虚脱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血糖不行。
王茉花:血糖就低了。
夫妻两的午饭是由火车经过的时间决定的,从热饭到真正的吃上饭又经过了四十多分钟。
今年已经50岁的王茉花,2月份就要退休了,今年的春运,将是夫妻两共同守护的最后一个春运了。
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务段滨洲线351公里道口员王艳成:就是在外边站的时间长了,冷就是连空的时候说话嘴有点不好使,冻的。还有这手这关节,手这关节也是有点疼。
2015年春运,哈铁局管内预计将发送旅客1256万人,日均31.4万人,春运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将达到43万人。为了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全局职工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这个春节。
半小时观察:
每年的春运,不仅承载着国人团聚的期盼,也是对全国运输能力和运输安全的“大考”。我手里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3.4%。为了保障春运,让人们平安与家人团聚,铁路部门加开了大量临时旅客列车,数倍于平时的工作量。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也让在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系统工作的职工,承受的压力剧增,加班加点已成为他们春运期间的工作常态。春运是人类社会一年一度最大的迁徙,是因为过年对我们中国人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当您安心地踏上回家的路时,别忘了这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感谢他们给了我们顺畅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