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书法习作展带你初识篆籀之美

03.01.2017  11:31

2016年12月26日—30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商周金文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初识篆籀——小篆书法习作展”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五楼举行。

展出期间迎来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本次展览获得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广东省书法协会主席张桂光教授的题名

 

据本次书法展负责人介绍,从策划到展出用了近一个半月时间,这期间共收到约300份作品,最终筛选出80余副优秀作品展出。参展作品主要来自文学院2015级选修“《说文》研究”课程的本科生,部分来自商周金文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学生。其中一幅总长大于十八米的长卷颇引人注目,它临摹自王福庵的篆书《说文部目》,由商周金文研究中心的学生李韵琪用了接近两天的时间临成。“光是大家帮忙装裱就用了五个小时,很感谢老师发掘了自己的潜能,算是在平安夜给自己的礼物吧!”李韵琪笑称。

 

秦晓华老师是本次书法展的首倡者,“举办这次展览,主要为了展示选修‘《说文》研究’课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他们继续学习,并让更多人了解小篆书法,提高欣赏水平,对古文字、书法以及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据秦晓华介绍,小篆是古文字发展到今文字的重要过渡阶段,从文字发展史的角度而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识篆籀’的过程中,学生开始认识到,原来在先秦时期,古人写的文字,跟我们现在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从这些我们现代人一般很难看懂的甲骨金文,再到小篆,演变到我们现在的文字,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里,只有中国的文字几千年来都没有断根,这很不容易。可以说,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秦晓华还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观。文字学与书法相结合的传统,是“容商之学”的重要特色。容庚先生、商承祚先生不仅是古文字学家,也是书法家。他提及自己的老师张桂光教授,也是很重视古文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在带领他们成立商周金文研究中心时,不仅学习文字学,读书之余也经常练习书法。所以,秦晓华在开设“《说文》研究”这门课程时,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让小篆和书法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习小篆这种古文字,还学习书法,从而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相比其它书法,小篆书法的特别之处在于:字形方正,结字多为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结构上平衡对称,上紧下松。“这使得小篆书法风格总体上端庄典雅,法度严谨,追求古韵。”秦晓华说。2015级本科生黄晓珊在介绍展出作品时就表示,学习小篆书法带给她许多乐趣,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觉得好看!像画一样美!看完后自己也想学了,以前只在历史书上见过,现在竟离古文字这么近。”一位正在观展的同学如是说。秦晓华表示,接下来会继续举办相关的书法展,让更多人体会文字之美。

 

摄影|谭泳珊 作者/通讯员:李雪珠 李津蓉 黄熙童 肖桂娜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