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签约平均月薪降至4014元

26.05.2017  11:54

  2017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迎来了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795万毕业生创历史新高。为了帮助社会、企业与高校更深入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求职意愿与求职行为,智联招聘特在毕业季进行“2017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从求职认知、求职行为、求职结果全面分析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力。

  本次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全国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及博士等,覆盖各地区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最终收回有效样本93420份。

  求职认知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感觉“就业更难

  从整体上看,2017届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形势的感知呈不乐观态度。40.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同比去年上升了4.3%。4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认为就业形势难度一般或没有难度的,仅有10.2%。近年来,虽然我国就业环境呈现整体谨慎乐观的形势,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岗匹配错位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加之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95万人的历史新高,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就业意向进一步回归,“深造”热度继续回落,“慢就业”现象兴起 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仍然以就业为主,占比为73.5%。相较去年,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学生比例出现大幅下降,由2016年的16.5%下降至今年的6.3%。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学生比例也出现小幅下降,由4.8%下降至3.4%。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近年来更多毕业生延迟就业的现象,在今年的调研中首次加入“慢就业”的选项,选择这一项的应届生比例高达9.8%。

  自主不任性,理性看待加班

  尽管更强调自我意识,2017年应届毕业生看待加班的态度仍比较理性。最能够被接受的加班情况是“临时性、紧急性事件”,其次是 “分内工作没有完成”和“项目性加班(项目需要)”,占比分别为69.9%、69.1%和68.4%。此外,也有58.8%的应届毕业生出于提升自身能力的考虑,愿意主动加班。最不能接受的是“大家都加班,迫于压力”,占比仅为11.0%。

  对于加班的时间,平均每周2-5小时以内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能够接受的加班时长,比例为40.3%,其次有24.5%的毕业生希望每周加班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此外,也有23.1%的应届毕业生能够接受5-8小时的加班时长。

  总体而言,2017届毕业生普遍对加班持有较为积极和理解的态度,对于因工作需求的加班能够正确看待。同时,他们也并不希望频繁加班或加班时间过长,反映出他们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获得平衡,追求时间的合理分配。

  求职结果

  就业形势严峻,近三成毕业生“一无所获

  截至4月,仍然有27.7%的应届毕业生没有获得offer,同比上升2.9%;50.2%的应届毕业生获得了1-3个offer,同比下降了5.2%,进一步表明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签约率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

  截至调查为止,2017年应届毕业生仅有26.7%已经签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7%。从性别上看,男生签约比例更高,为29.5%,而女生为24.7%。从学校类型上来看,985/211类型院校相对签约比例更高,为33.9%,而普通本科院校仅为27.6%,专科院校为25.2%。

  除薪酬外,不喜欢工作内容是大学生拿到offer也不想签约的主要原因。在持有offer但不签约的原因中,“薪水未达到期望水平”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占35.5%。不同于去年,排在第二位的是“职位/工作内容不喜欢”,为32.4%。而对已获offer的工作地点的不满意,同样给签约带来顾虑。综合各种因素,相当比例大学生认为有机会获得更好的offer,“骑驴找马”的心态比较明显。以上数据表明,2017年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除薪水外,还看重自身的想法和喜好,表现出工作抉择的自主性。

  期望与现实

  毕业生更愿进入互联网行业,传统优势金融业开始降温

  从数据来看,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仍然是应届毕业生期望签约与实际签约领域的双料冠军。较去年不同的是,2017年期望进入IT/通信/电子/互联网领域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比例为19.4%,同比上升3%,但是实际签约比例却降低至20.3%,同比降低了9.2%。受到国内创业热潮及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被互联网行业吸引,但是受限于企业发展和实际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多的毕业生如愿以偿。

  而金融行业较去年相比,无论是期望还是实际签约比例都有了小幅的下滑,分别下降3.4%和5.9%。另一个变化比较明显的领域是政府/非营利机构,期望签约的比例大幅下降,跌落至5%,降低了6.6%,而实际签约比例也仍然维持在低位。

  应届生实际签约平均月薪4014元,降幅明显,期望与实际差距进一步拉大

  纵观2014年至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及实际签约月薪均有所下降。相较2016年,期望月薪仅降低110元,而实际签约月薪较去年降幅达到751元。另外,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平均月薪与实际签约的平均月薪差值达到861元,相比去年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不同性别来看,男生的实际签约月薪高于女生,其中男生为4374元,女生为3624元。从不同专业来看,法学、工学、医学的实际签约月薪较高,平均值分别是5545元、4512元、4500元,同去年相比,平均实际签约月薪均有所下降。教育学、农学的实际签约月薪偏低,分别为3258元和3184元。

  此外,智联招聘调查还发现,平均月薪最高的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应届生实际签约月薪为4867元,同比去年下降826元。其次是金融业和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行业,平均签约月薪分别是4692元和4457元。农林牧渔和服务业是应届毕业生签约实际行业中薪资水平较低的行业,月薪分别为3347元和3115元。

  进一步分析来看,2017年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大于等于期望月薪的仅占24.2%,实际小于期望的占75.8%。再次说明薪酬的落差进一步加大的情况。

  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对于工作的影响进一步减少。2017年有38.5%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同比去年上升了5.7%。专业对口率的下降,折射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另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互联网+”“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等新的产业、商业和市场模式创造了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位,产生出大量新的职业需求,如网红、微商、自媒体等,多元化的就业通道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泛的选择和机会,也使“学什么不一定干什么”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从不同专业来看,医学、文学和工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高,分别为84.2%、65.9%和65.2%。另外,教育学、理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分别为55.2%、48.5%和47.1%。此外,从不同性别来看,男生就业对口率高于女生,分别为65.5%和57.3%。

  整体来看,2017年毕业生就业意向呈现上升趋势,“深造”热情回落,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慢就业”。同时不论是期望月薪,还是实际签约月薪,均呈现了下降的态势。面对2017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就业环境,更多大学生也表现出了对就业的担忧。智联招聘专家建议,应届毕业生们应该更清晰的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合理利用招聘网站和校园招聘会,主动出击精准投递简历,适当减低求职期望值和观望心态,尽早签约合适的工作岗位。

  据了解,本次调研的对象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从全国各省地域分布标准来看,华东地区占28.3%,西部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6.5%、16.0%和15.8%,东北地区占12.4%,华南地区则为11.0%。

  在本次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男性占总体样本量的41.1%,女性占58.9%。 69.7%的应届毕业生户籍所在地为三线及以下城市,14.7%来自二线城市,11.6%位于新一线城市。此外,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占比4.0%。

  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占总体的58.9%,专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占29.9%,国家重点的985/211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占9.0%。本科占总体的75.0%,比例最高;大专学历占16.7%,硕士和博士分别为8.1%和0.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