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数据应是高校的年度成绩单
众议苑 □钟晓慧(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扩招”是高校新闻的主题。当年高校领导和老师们担忧的是,要提供多少资源,才能安排妥当学生们四年间的课业和生活。大概从十年前开始,情况发生变化。每到6月毕业季,就会看到铺天盖地“史上最难毕业年”的新闻报道。老师们开始头疼,怎么才能把招进来的学生,妥妥地送出校门,扶上职场。
到底广东高校,尤其是高校扎堆的广州,毕业生都去哪儿了呢?对照本地各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广东毕业生最大的特点是务实。所谓务实,首先是指紧盯着薪酬市场,天上飞的不如手里抓的。以中山大学为例,今年有约9%的毕业生集中在金融投资行业。而就在端午节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广东省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53318元,其中金融业的工资最高。选择薪酬更有竞争力的行业,在城市生活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这并不难理解。
但是,广东高校毕业生当公务员的比例并不高,这与全国的调查数据相反,也跟平时我们从新闻得到的感觉相反。就中山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来看,当公务员的人数可能由于比例太低,甚至没有单列,而是合并到“其他”一栏中。前段时间,有记者抽样调查了广州其他高校的情况,得出同样结论。但是,从历年多份全国性调查,尤其是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无论是就职意愿,还是实际去向,政府部门都属高比例。这种对比表明,广东本地学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热衷当公务员。因此“务实”同样指广东人历来“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岭南文化。
倒是有一种情况值得深思,本地高校的就业数据中呈现出“三低”,即自主创业比例低,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类从业者低。三十年前,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个体户出现在广东。广东不是全国金融中心,却有白手起家、经商创业的传统。十年前我走出校门的时候,几乎每个文科专业都有不少毕业生选择本地媒体。因为广东省被认为是中国媒体最发达的地区,媒体人是深化改革的急先锋。三年前开始,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可是,这些历史积淀,行业口碑以及所做的努力,似乎以另外一种方式传导到学生群体中。这不得不令人忧虑,广东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这些就业数据不仅是莘莘学子迈出校门的第一份成绩单,也是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年度总结。后者可以,也应该依据这些数据的变化,思考行业状况,调整相应政策,为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