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地铁哺乳”折射公共服务缺失

30.11.2015  16:13

关注

张涨 (媒体评论员)

近日在北京地铁上,一位妈妈在哺乳时被拍下。某公益组织官方微博发博指责,“公共场所注意举止……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此博引发热议,最终该官微删除微博并致歉。

有关公共场所哺乳而引发的争议并不罕见,除了地铁以外公交车、广场、商场等地,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就事论事地说,某公益组织官微指责哺乳妈妈,言语表达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被网友一边倒地质疑一点也不冤。正如其致歉声明中说的那样,“言论需过脑,做事需谨慎。

但若撇开这些表达上的争议,公共场所哺乳是否应该被允许,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公共议题。当带有私密性的哺乳行为延伸到公共空间中,矛盾是显而易见。此前多起类似事件中,公众意见并非一边倒地支持哺乳妈妈,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一方面,必须承认对公共场所的哺乳行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接受标准。不少当过母亲的女性很能理解那种处境:孩子正饿得大哭,车厢内又无处可藏,出于母亲的本能只能硬着头皮喂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公共场所裸露身体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哪怕孩子要喝奶,也该有所遮挡。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道理,与其强行分出对错,不如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诚然,有条件的母亲应该准备哺乳巾等用品,适当遮挡或者干脆下车离开公共视线再喂奶;而对周围人群来说,当见到有母亲不得不当众喂奶时,主动借衣服遮挡、自觉背过身去营造一片私密空间,更是礼仪之举。最起码不要冷嘲热讽,更不应拍照扩散。当价值观念有所差异时,取其最大公约数,解决矛盾永远比制造矛盾更有智慧。

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哺乳行为,往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假如在地铁站、商场、办公室都设置了哺乳室,公共场所哺乳根本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的城市规划欠账不少。很多父母为了避免麻烦,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因为一旦孩子在公共场所饿了、哭了、大小便了,没有哺乳室简直是一场灾难。目前,我国在公共场所建立母乳喂养室的法规仍是空白,即便有提及也是采取“鼓励建立哺乳室”等较宽松的字眼,结果就是连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大商场、写字楼里,哺乳室也难见踪影。

实际上,国外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已相当普及,比如加拿大各商家都会预备一个房间作为母婴室,几乎所有的女性公共洗手间里都配备了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凹槽大平台;而英国母婴室则配有防滑地面,且有温控及更加柔和的照明……笔者一位定居日本的友人带着孩子回国探亲,最感不便的就是一旦走出家门,在公共场所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在这方面,我国理应尽快跟国际接轨,让中国妈妈们尽早享受到随时哺乳的便利。除了强制规划、公共财政投入外,商场、企业也应认识到自建母婴室的好处:商场提升了购物环境不说,销售母婴室内的广告或许还有利可图;而企业建母婴室,让女性员工更轻松地平衡抚养与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忠诚度大有裨益。

眼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未解,生育政策的放松还暂未获得预计的理想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母婴室、改善育儿环境无疑是提升社会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但在公共场所为女性哺乳开辟舒适的私密空间,还应有超越功利之外的考虑——对妇女、儿童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在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上,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