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孩子完成环勃朗峰徒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的师生在艰险的环勃朗峰徒步路线上前行。 广报记者苏俊杰、通讯员张洪亮摄
大洋网讯 环勃朗峰徒步旅行路线绵延100多英里(约161千米),穿越了三个国家:瑞士、意大利和法国。这条线路也是“环勃朗峰极限马拉松”的举办地,被人们誉为全球13条最受欢迎的徒步线路之一,不过旅程也非常困难,累计爬升高度超过珠穆朗玛峰海拔,徒步总耗时在6天左右。近日,一队由老师、学生、家长、校友组成的广州队伍成功挑战了这一线路。完成者年纪最小的,仅有10岁。
从2007年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下称广外外校)已拍摄了12部贺岁片。今年该校的贺岁片《我是英雄》十分特殊,记录了由42名老师、学生、家长、校友组队,用6天征服世界最难徒步线路之一的阿尔卑斯环勃朗峰徒步线路,完成者中年纪最小的,当时还差两个月才10岁,12岁以下儿童则有6人。近日,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到了广外外校电视台台长张洪亮及参与本次徒步的部分学生与家长,了解这一次不平凡的挑战。
挑战 12名学生挑战最难徒步线路之一
从开始招募,到开展集训,再到暑假出征,最后到完成剪辑,贺岁片《我是英雄》的完成历时大半年。为了增加难度,并体现出“老弱病残”征服艰难旅程的精神,张洪亮特意选择了少有徒步经历的师生们,最后加上3位工作人员在内,广外外校42名老师、学生、家长、校友成功组队,贺岁片名定为《我是英雄》。
为什么会选择环勃朗峰徒步呢?张洪亮给出了解释:“我们想彰显广外外校的国际化视野,所以将目标锁定在国外。另外,环勃朗峰徒步是世上最负盛名的徒步路线之一,综合考虑之后我们选定在那里。”
“我们的队员里,大部分都没有徒步经历,但为了安全,我们在分小组后特意在每组中分配了一个较专业的组员。” 张洪亮说,最终有6个学生家庭加入,42名队员中年纪最大的已有60岁;其中12名是学生,最小的仅6岁,最大的则是17岁。
因为少有户外经历,知识储备和体能准备成为挑战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确定队员后,一系列培训开始展开。
富有户外经历的高中地理老师侍行迅成为全队的研学导师,在周末时,他就会专门为队员们开设西方文化知识课程,讲述挑战路线当地的情况等。同时,队员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体能训练,以往很少出现在运动场的生物、语文、英语等学科老师和家长们也纷纷出现,重拾年轻时的活力。
为了验证体力,2017年上半年,队员们还被安排到香港麦理浩径进行了体能测试。另外,为了预防拍摄过程中出现意外,张洪亮还特意开设了旅行摄影知识讲座,告诉队友们该如何拍摄。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队员们安全,策划团队同步联系了法国当地的向导团队,2017年8月暑假之际,挑战之旅正式开启。
艰难 队员装备不足 天气处处留难
经历了足足半年的训练后,队员们原本以为能适应徒步挑战,没想到刚抵达目的地,就发现了问题。队员们与当地的专业向导在出发地会合时才发现,自己准备的装备严重不足:准备的雨衣一刮风就容易烂,登山鞋也不够专业,有些人甚至连登山杖都没带。最后,他们只能在当地重新购买。
不作美的还有天气。“没想到徒步第一天就下起了大雨,一下子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张洪亮说,原本拍摄团队准备了两台摄像机,结果第一天就有一台摄像机浸水坏掉了。
摄像师变成只有张洪亮一个人,疲于奔命的他在徒步的第三天甚至跟大部队失去了联系。“那天雾很大,我跟拍完第一组,返回原地等第二组时等了40多分钟都没看到人,原来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了另外一条路。那时候岔路很多,我只能按照判断一个人往高处走,最后才终于会合。”张洪亮说。庆幸的是,因为有智能手机和进行了旅行拍摄培训,在《我是英雄》的贺岁片里,这一画面被队员们记录了下来,成为珍贵的材料。
考验 历经大雨冰雹 有时得睡“牛棚”
在6天的徒步中,平均每天需要徒步20多公里,累计爬升高度超过珠穆朗玛峰海拔,大雨、冰雹、大风、大雾、寒冷等天气现象,大家都经历了一遍。但每天还必须不断赶路,因为一旦停止,也将错过下一个驿站。
“所有的高山木屋都是提前预订的,而且木屋几乎都是订满的,如果错过了晚上都不知道住在哪里。” 纪录片中显示,高山木屋的条件并不算好,有时候要睡上下铺,有时候甚至需要男女混住。张洪亮说,在选点时,他特意要求订环境较艰苦的木屋,结果有一晚住的是“纯粹的牛棚”改造的大通铺。
艰苦的条件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挑战,最后42人中仅有39人完成,其中2个孩子和1位老师未能坚持下去。“我们原来的计划为了体现团队合作,有一个人走不下来就失败了。后来到了现场我们发现气候环境不允许,把伤员抬下来也不现实,法国向导建议我们尊重人的生理极限,最后那位老师雇了车带着两个孩子到山下等我们。”张洪亮说,这其中就包含了那位6岁的孩子。最终,完成者中年纪最小的为10岁,刚好是两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孩子。
毅力 10岁女儿咬牙 坚持自己背包
8月份拍摄结束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剪辑,成片最终完成。10月中旬,小范围的“首映”上演,队员们再次齐聚,以这份特殊的礼物为两位刚好10岁的小寿星庆生。1月19日晚,这部贺岁片登上学校礼堂。
“第一次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这是最难忘的生日礼物!”10月中旬纪录片首映时,刚好是王湘皖和陆佳一的生日,他们也是走完全程的最小孩子,当时还不到10岁。
“人生不只有读书,也不只有学习这一样东西,路就是书,走一条完整的路就是读一本完整的书。”高三学生罗璇说出了不少孩子的心声。
事实上,报名参加这个活动时,更多是家长主导。“我们觉得这种走读的方式非常好,既能学到东西,又能让人非常难忘。当时得到招募的消息后,我马上托老师报了名。”王湘皖的妈妈张文瑛说,当时也没想到这么辛苦,告诉孩子时,她还非常兴奋。“虽然很辛苦,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舍不得沿途这么美的风景。”王湘皖说。
徒步挑战中,家长们都是带着以身垂范的理念来的,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却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相比家长,孩子们的体力恢复得更快,甚至变成了家长们的“导师”。
“在过一个垭口时,我这个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人都觉得吃力了,想跟孩子分担背包。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她咬了咬牙说,都已经快背到山顶了,一定要一个人把它背上去,很感动,真的很感动。”35岁的张文瑛此前是广东省花样游泳队的一位专业运动员,还斩获过国际大奖,在队员中算是体力最好的之一,但让她没想到的是,10岁的女儿王湘皖竟如此坚强,最终母女俩都被彼此的暖心和坚持感动哭了。
带着孩子一起前往的广外外校国际部老师曹林则感慨:“这应该是我前半生做过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我觉得对我的孩子也是一个里程碑吧!”
文/广报记者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