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木棉王藏身从化木棉村 盛年时遮阴10亩
每年3月、4月,正是木棉花开时节,夺目的红花映红天际,成为广州城一大特色。广州栽种木棉已有上千年历史。2012年古树名木普查显示,全市在册木棉树有215棵,位列古树名木第五位。说起年纪最大的木棉树,很多广州人会想起中山纪念堂北门那棵347岁的“木棉王”,但与从化木棉村两棵超过600岁的“老祖宗”相比,纪念堂的木棉树也只能算是年轻的“孙辈”了。近日,记者前往从化,一探古木棉风采。
文/广州日报记者秦松、申卉
图/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
从广州市区驱车约60公里、由广从路拐入神棋公路,不远就会看到成片的古民居,这里是从化区太平镇木棉村。整齐划一、鳞次栉比的六七百栋古建筑,外围是一众灿烂开放的木棉,彰示着古村之魂。《广东省地名志》记载:“木棉在从化县城西南9公里。元初,谢氏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因村四周栽有木棉树,故名。”
村中最古老的两棵古木棉就屹立在村西边,两树间隔仅数米,树高约30米,树冠铺盖范围达上千平方米,单树躯干约需三人合抱。时值花季,两棵木棉年岁虽大,却依然开得殷红灿烂,十分耀眼。在它们身前是一个池塘,南面和东面有民居;身后则是一座门楼,门匾上书“西园”二字,两树刚好一左一右簇拥门楼。
“我出生时这两棵树就长这么大了,之前门楼旁是整个村子的围墙,开有四个门楼,除了‘西园’,东南北还各有一个门楼。”已经68岁的谢楷垣是该村老年协会的会长,也是村史专家,他说,这两棵树旧时是一左一右对称守在围墙外的门楼口,只不过现在村庄范围已经延伸到围墙之外。“旧时匪患丛生,为了抵御侵犯,门楼上还开有枪口。”他指着门墙上的两个洞说,这两棵古木棉见证了本村抵御外敌的历史,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
盛年时遮阴10亩
“以前两棵树的树冠遮阴有10亩。”村中一位老人介绍,随着时代变迁,人口越来越多,村墙倒塌后,村民们将房子建到村外,古木棉则被纳入村内。村民在古树周围建房,把妨碍建房的树枝砍掉。加上如今古木棉渐入老年,树枝也断了不少,所以之前穿越村道,荫蔽村屋的树冠,现在已经逐渐变小了。
住在古木棉边的一位阿姨告诉记者,小时候古木棉就是她们的玩伴,常有小伙伴爬上树玩耍。早年,还有人拜这两棵古木棉为“干爹”,因为他们相信这样能保佑自己幸福长寿。
如今,孩子们极少再来攀爬,只有在每年的特定日子,这里才会热闹起来。村里哪家生了男娃就来这里“上灯”,意谓“添丁”。记者发现,在古木棉之下修建了一个“灯堂”,堂上匾额写着“丁财两旺”。
“穆穆威灵光万户,绵绵德泽普千家。”省文物保护单位、木棉村五岳殿门前的对联显示了木棉村名字的来源。木棉村建村已近千年,村中最古老的两棵古木棉也近乎与村同寿。不过,它们究竟有多少岁却没人说得上来。“在重建五岳殿前,这两棵古木棉已经存在了。”谢楷垣称。五岳殿屋顶脊梁记载了该殿重修日期“时大明成化陆年岁次庚寅十二月甲辰朔月拾有柒日庚申吉晨重建”,明朝成化六年即1470年,距今已达500多年。12年前,有媒体报道,当时专家测定这两棵木棉树龄615岁,以此测算,则现在两棵古木棉有627岁,比中山纪念堂347岁的木棉足足年长280岁。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