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81岁老人欲为老伴办婚礼 两人相恋47年
[ 摘要 ]患麻风病被亲友抛弃,两人病中相爱康复后相濡以沫。
81岁的陈桂芳牵着77岁的老伴张瑞心在住房前留影。
患麻风病被亲友抛弃 两人病中相爱康复后相濡以沫
记得当年(结婚)只做了几个菜,肉是在水塘捞的鱼,其他都是青菜。我们两个都是没有人要的人,她能不嫌弃我,跟着我这么多年,受了那么多罪,吃了那么多苦。现在我们都老了,也不知道哪天谁就走了。要是在走之前,能给妻子办个婚礼,吃上一顿好饭,就好了。
——陈桂芳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严建广 通讯员许和发
“张瑞心叫我给你带个话,她要出院了,叫你过去接她回家!”这是1969年的一天,听到这个消息的陈桂芳激动不已。为此,向来极少和村民打交道的陈桂芳去请了一辆拖拉机,心急火燎地赶去几十公里外的玲珑医院接心上人。两个麻风病康复者从此组建了一个家。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多年受尽歧视,但这个家一样有着平淡的温情和幸福,两人相濡以沫走过47载。如今,令年过八旬的陈桂芳最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给爱人办婚礼,让她吃一顿好饭。
带我回家吧
1957年,22岁的陈桂芳因为麻风病被亲属送到当地专门收治麻风病人的玲珑医院。由于他的病情比较轻微,手脚没有留下明显的残疾,被分配到玲珑医院的竹场做编织工作,挣工分糊口。
两年后,20岁的张瑞心由于右下肢严重溃疡被亲属抬到了玲珑医院,后被确诊为麻风病,虽然右下肢有溃疡,但为了生活她坚持下田种花生、木薯、除草。
“那时候,我在医院的女区住,他在医院的中区住。”张瑞心说,“只有干活的时候,两人才能见面。见面次数多了,我觉得他这个人很勤快,对他有点好感。”
陈桂芳也是在见面中对张瑞心有了好印象。“长得好,心也好,”陈桂芳说,“当时医院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我们就是干完活后一起散散步、谈谈心。认识几年,连手都没有牵过。”
张瑞心还记得,1968年由于医疗条件所限,她必须截肢!得知这个噩耗后,她难过了很久。“他(陈桂芳)经常来看我,跟我说宽心话。”张瑞心说,“时间长了,想开了,就配合医生做了截肢。”
1968年,陈桂芳康复出院了。两人最终没能冲破当时的枷锁,他带着遗憾离开了,而张瑞心则继续留在医院做康复治疗。
出院后,陈桂芳回到了家乡——开平市长沙八一村,靠放牛、编织竹筐挣工分。
陈桂芳还记得,考虑到张瑞心截肢后行动不便,获知她出院消息的那天上午,平时几乎不和村民打交道的他特意到村里求人,请了一辆拖拉机,赶到离村几十公里外的玲珑医院,接张瑞心出院。
相识10年后,两个相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相爱:水塘边成了他们的家
没有婚房,没有婚礼,也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两个麻风病康复者“结婚”了,组建了一个家。由于担心世俗的偏见,他们没有领结婚证。
在陈桂芳的印象中,8岁以后就没见过父母。“都是伯伯带我长大的。”陈桂芳说。不幸的是,在他12岁那年,身上出现了红斑,村民怀疑是麻风病,亲属就把他送去了当时的开平苍城儿童福利院,他靠放牛养活自己。两年后,家乡解放了,陈桂芳回到家乡靠放牛维持生计。“1957年,开平玲珑医院成立,我就主动要求去医院治疗。”陈桂芳说,“从那以后,亲戚们再也不愿意见我了。”
1959年张瑞心正值豆蔻年华,由于右下肢严重溃疡,她也被送去了玲珑医院。“我有兄弟姐妹,”张瑞心说,“可是,他们把我送到医院后就再也没来见过我。”
就这样,两个原本有家庭的青年男女都被抛弃了。陈桂芳认为他俩都是“弃儿”。
1969年,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家——因为村民忌讳他们的病,不愿意让他们住在村子里,村里只好把他们安排在离村子最远的、靠近江边的一个凹形的水塘边上居住。水塘边从此成了他们的家。
相伴:用竹子做假肢 起早贪黑忙农活
由于身体原因和部分村民的歧视,他们不能和其他生产队员一起参加劳动,村里安排他们为生产队养鸭子,并把附近的竹林也交由他们管理。两人以此挣工分谋生。
为了方便张瑞心行走,心灵手巧的陈桂芳就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竹子给她做了一个假肢。“他那人笨,一开始弄没经验。”张瑞心说,“当时做了好几个,最后才做出一个合身的。”
有了假肢,张瑞心行动自如了。就在水塘边,他们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他放牛、编织、养鸭、做饭,她到集市上卖鸭蛋、洗衣。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到了1992年,他们迎来了新生活:承租了村里的竹林,每年租金只要200元,生活越来越好了,还买了一条小船。
相守:搬回医院远离歧视舒心生活
虽然在水塘边生活了几十年,然而由于世俗的偏见,他们一直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人家怕你,怕这种病会传染。”陈桂芳说,“说话都要和你离得远远的。”
由于麻风病导致的后遗症,加上常年的体力劳动,他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很难再养鸭、管理竹林了。他们想回到玲珑医院生活,因为那里的人都是麻风病人或者康复者,彼此之间没有歧视、没有贵贱之分。
1996年,陈桂芳找到开平市卫生局,要求回到玲珑医院,“医院才是我们的家”。那年5月30日,两位老人终于顺利入住玲珑医院。
2001年年初,玲珑医院改建成玲珑新村,村里建了两排整齐划一的崭新宿舍,陈桂芳和张瑞心搬进了新住房,那是一间10余平方米的房子,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心情也舒畅了很多。
昨天,在玲珑新村,记者看到两位老人的房间里摆满了家什。虽然两人言语不多,但是幸福却溢于言表。
“陈伯很喜欢孩子,每次我女儿来这里玩,第一个要去的地方,肯定是他们的住处。”开平市玲珑医院的医生董淑猛说,“陈伯总是在住房里放着孩子们喜欢喝的饮料,给我女儿喝。”
然而,陈桂芳和张瑞心害怕歧视,更害怕下一代也受到歧视,所以一直不敢生育。
相许:他想给她办一个婚礼
近年来,住进玲珑新村的陈桂芳和张瑞心有了民政低保补助,不需要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年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陈桂芳家乡的村委会以及社会热心人士,都会去看望他们,并送去米油。
如今,两位老人经常一起散步、看电视、聊天;有时候,他们还会去集市赶集……相濡以沫走过47载,两人恩爱,也会闹小别扭。如今,陈桂芳81岁,张瑞心77岁。随着年纪渐长,两人的身体也没有以前那么硬朗了。
不久前,董淑猛像往年一样去看望陈桂芳和张瑞心。“那天聊天时,陈伯突然显得不好意思。”董淑猛说,“过了好久,陈伯才告诉我,自己有个愿望,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给妻子办一个婚礼,简单点的就行。”
陈桂芳这个心愿牵动着董淑猛的心。他将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和他们的心愿发到网上,向社会发出号召,希望通过众筹来圆他们的心愿。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