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北京多数市民支持调价 建议地铁票10元封顶

05.07.2014  07:13

  本报讯(记者 林艳)截至昨晚8时,市发改委官网“我为公共交通建言献策”公布了93条市民意见。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意见中不少市民除了就是否应调价发表看法外,还提出了不少精心设计的调价方案,以及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各项建议。多数市民对调价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不希望涨幅过大。在具体调价方案的建议上,市民建议的封顶线平均值在10元左右。

   多数支持调价,但不希望涨幅太高

  在昨天公开的90余条意见中,对于公交、地铁票价“涨不涨”,呈现出四类观点,第一类认为应维持现状,不应调价;第二类认为应该调价,但是涨幅不要太大,以免超出可接受的范围;第三类认为应该大幅度涨价,上不设封顶线;第四类则认为还应该再降价。其中,持第二类观点占了多数,这类观点多认为目前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确实到了需要调价的时候,但不希望涨幅过高,认为“生活成本高,如果价格调太高,压力将更大”、“希望考虑北漂一族的压力”……也有部分市民提出,公共交通涨价过高或将带来“更多私家车出行”的压力。

  不支持调价的部分市民,给出了“即使调价也缓解不了拥堵”、“调价会增加私家车出行数量”、“不利于吸引人才”、“廉价票才能保证绿色出行”、“生活成本已经很高”等理由。

  在支持调价的建议中,不少市民给出“起步价”和“封顶线”的建议,地铁起步价多建议为2元或3元,“封顶线”即可接受的最高票价,分别有6元、8元、10元、15元等“封顶线”建议,多数市民表示可接受的最高价不超过10元。

   市民多给出“按里程计费”的设计方案

  对于票价具体应怎么设置,不少市民在建议中给出非常详尽的设计,多数人建议“按里程或按站数计费”,但就是否“多坐应多付费”存在一些争议,有些市民认为应该坚持公平性原则,里程或站数越多,票价就应更高;但也有部分市民建议“距离越近,票价应更高;距离越远,票价越低”,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促使短途出行者的交通方式变为地面公交、步行或自行车,以缓解地铁交通压力。

  除了“按里程或站数计费”之外,部分市民提出错峰调价的建议,如市民郭旭建议,“低峰时段维持目前2元通票制度不变,高峰时段改为按站计费,上车4元,坐五站,五站外每多乘一站加1元钱……如需换乘线路,需重新交4元换乘其他线路,同样五站外每多乘一站加1元。

  此外,还有少部分市民建议使用“计次卡”,或按“环数”计费。市民赵小钊的建议是,发行地铁计次卡,分各个档位套餐,“第一档200元,全年可坐50次;第二档:600元全年可坐200次;第三档:1600元全年可无限次乘坐。散客票每位7-10元/次”。他认为按次计费,既不会给通勤频繁者带来票价压力,又能疏散通勤次数少或短途的出行者。在公交票价方面,不少市民建议票价票制不变,将刷卡的打折率提升,提至6折或8折。

   配套措施受关注 希望改革安检流程

  在价格方面,有市民发建议对于“每天乘坐地铁的人士要有优惠政策”,如增加月票、周票,以减轻频繁乘坐公共交通人士的负担。在交通建设方面,“优化公交路线”、“易拥堵路段多设置公交专用车道”,“适当延长早晚高峰公交专用通道的时间”的声音不小。

  在地铁的配套服务方面,也有诸多建议声音,不少人认为安检需要改革, “现在的安检更多是形式主义,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危险”,市民谢知音建议,“改进现阶段入站检查的流程,可以设立检测广场,大范围扫检+重点单检”,以避免过多人流积攒。

  若干位市民还建议,应适当限制老年人公交免费制度,“高峰期老人不能免费乘坐地铁公交,需支付同样的票价,这样可避免老人高峰期挤车,这点可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市民袁辉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