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热议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新提法新亮点
本报关于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摘要的连版报道受到读者关注。(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李艳良 黄 焱
杨 敏
昨日,本报2、3版连版刊登了谭君铁同志在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摘要,引起了读者的热烈讨论。记者采访了多个行业的读者,分享他们阅读大会报告摘要后的不同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张明湘告诉记者,报告中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让他深有感触。“这五年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效显著。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民生得以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打个比方,以前百姓要获得更优质医疗服务需到400多公里外的广州市,如今有了粤东医院,走4公里就到了。”张明湘说。作为理论研究者,他尤其关注报告中对我市今后五年工作的构想和总布局。“我很期待大会绘就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一区两带六组团’的提出,明确了每个县(市、区)的发展定位,将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张明湘对报告中“发挥梅州籍院士、专家和大学校长众多的优势,建设院士驿站等新型智库,推动乡贤信息回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的提法赞赏不已。“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我很期待我市今后推动人才集聚的具体措施。”张明湘说。
东山中学校长安国强认为,报告中提到的“打造广东文化高地”这一目标高屋建瓴,体现了梅州作为客家文化中心地的文化自信,是今后五年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抓手。他说:“学校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和先行领域,东山中学作为我市的‘龙头’学校,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成功创建‘教育强市’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今后五年要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软实力。”
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谢明对涉及民生、法治建设等方面内容较为关注。“去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之一。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谢明说。对报告中提到的“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法治梅州’建设,探索地方立法实践”,她表示期待:“我希望我们在利用地方立法权的过程中,要注意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在制定法律条文的过程中,注意从推动梅州市社会发展的角度多作推敲。”
梅州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黄卓藩认为,报告中提到“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支持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老人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这对于梅州志愿者组织而言是极大的鼓舞。截至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15.5万人,志愿者组织284个,志愿服务项目115个。“今后,梅州志愿服务工作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形成党政主导、文明委指导、共青团抓总、各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黄卓藩说。
在热议报告的同时,读者纷纷为本报关于市第七次党代会的报道“点赞”。“梅州日报社通过精心的设计,连续、深入报道此次党代会的精神、做法值得称赞。此次报道版式鲜活新颖、内容简洁明了,通过色彩区分、小板块组合,看起来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张明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