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自带餐票“下沉”到农家
●本报记者 秦秋霖
特约记者 涂永平 黄麟胜
通 讯 员 陈晓光
去年以来,蕉岭县三圳镇在创新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无论是村民理事会,还是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都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有效的制度机制。日前,本报“镇村行”记者走进三圳,在一个个和睦安宁的小村庄里感受干群一家亲的和谐气氛。
理事会有效化解矛盾
三圳镇处处公园林立,让人眼前一亮,其中的延陵公园让记者印象深刻——这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公园不仅有绿化照明设施,群众休闲娱乐设施也很齐备。记者了解到,延陵公园是在九岭村伍子湖村民理事会的牵头下,由乡贤出资出力建设的。建设之初,该理事会成员遇到了征地拆迁等不少问题,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原本老旧破烂的房屋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公园建好后,他们又筹划建设湿地公园,并着手购买液晶电视、音响、唱片等,准备带动村民学习广场舞。
“为民办事有时会遇到阻力,但我们冷静客观,让村民心服。”该理事会会长吴国儒告诉记者,村民理事会是在祠堂理事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政府与村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每当村民有纠纷,理事会都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最小的范围内,减少聚众闹事等现象的发生。
在三圳镇,还有不少像九岭村伍子湖村民理事会这样的组织,它们正在为建设美丽乡村出谋划策。据了解,由于村落分散,镇、村的管理服务有时鞭长莫及,一些农村工作难以开展。针对这一现状,为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三圳镇从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入手,引导成立村民理事会。至目前,三圳镇已先后成立32个村民理事会。对这些村民理事会的日常收支情况,该镇均有明细公示。该镇党委书记古远基说,目前,该镇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范围向村民小组、理事会延伸,强化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监督。
干群和谐相处似一家
中午时分,三圳镇的干部陆续来到各自包片分组区的村民家中,一边帮村民择菜,一边拉起家常。一起用餐时,宾主谈笑风生,这种干群和谐相处似一家的温馨场面,在以往根本无法想象。此前,群众眼里的干部难接触、难见面。如今,三圳干部“下沉”带餐票出现在村民家中不再是新鲜事。
该镇镇长陈春妮告诉记者,干部带餐票并不是为了纯粹到村民家中吃饭,而是真心实意地去与群众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村民对这一做法表示支持和欢迎。“这是干部接地气的好做法,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给群众补贴餐费。”九岭村村民徐伟宁说,干部“下沉”到村民家中让人感觉很亲切,一来加强沟通、减少误会,二来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
记者了解到,该镇设置“一办一中心”后,在正常工作日,除党政综合办公室保留必要工作人员,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各服务岗安排人员轮值外,其余镇干部按照网格化管理服务包组、包户的要求,原则上全部“下沉”至村民小组、群众家中,与村干部一起开展为民服务工作。该镇每名干部每月须到网格服务对象家中“同吃”4餐,每餐的伙食标准为10元,由该镇印制餐票发给每名镇干部,“同吃”后将餐票交给群众,由群众凭餐票到所在村委会领取餐费,村委会凭收集的餐票每季度集中到镇政府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