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建“钓鱼”平台1年骗亿元
东莞警方侦破首宗以大宗交易商品平台为工具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 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
广州日报东莞讯 (记者代希奎、董哲)建立虚假的“钓鱼”平台,假冒“操盘”手,以高额回报做诱饵,吸引投资“大宗商品交易”,这一“皮包”公司1年内骗到了1亿多元。昨日,东莞市公安局通报,樟木头公安分局破获此案,打掉一个利用互联网进行投资诈骗的犯罪团伙,1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其中两名主要嫌疑人利用曾在正规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公司工作的经验,冒充高级投资顾问,而他们手下的“业务经理”不少是大学生。
警方初步掌握,该团伙从2014年年初开始行骗,一年间被骗财的事主多达326人,直到警察找到,很多人还未察觉上当,以为是正常的投资亏损。这是东莞警方侦破的首宗以大宗交易商品平台为工具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
5万元炒期货 几分钟全没了
59岁的杨阿姨是樟木头镇一家企业的员工。去年6月初,她接到一位自称为广州某私募股权公司业务经理的电话,向其介绍一种在某市场交易平台进行农副产品现货交易的“新理财渠道”,该业务经理称负责提供投资技术,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所得盈利三七分成。
在对方三番五次的劝说下,杨阿姨有点心动,于是便按经理的要求安装了该公司的交易软件,把自己的身份证、网银发给他们帮忙开户进行交易,首笔投1000元“试水”。
随后,又有所谓的高级投资顾问与杨阿姨联系,通过电话和QQ指点她买卖,第一天便赚了10多元。几天下来,杨阿姨认为这个高级投资顾问操作专业、看行情准确,便又陆续投入共计13.18万元,短短12天盈利一万多元。这让杨阿姨彻底打消了疑虑。
6月16日,杨阿姨把自己剩余的5万元积蓄全部投入购买白果期货,可短短几分钟全部亏空。杨阿姨这时慌了,想收手把之前账户上剩余的几万元取出来,可发现操作后系统没有任何反应。
自此以后,无论是高级投资顾问还是业务经理的QQ再也没有亮起过,电话也再也联系不上。意识到自己被骗的杨阿姨来到樟木头公安分局樟洋派出所报案。
冒充银行、证券机构打电话行骗
接报后,樟木头公安分局成立“6·16”专案组对该案开展侦查。在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外围侦查, 去年12月2日,专案组分8个小组同时行动,在广州成功抓获包括王某明、卢某等12名团伙核心成员。
专案组民警掌握到,犯罪嫌疑人王某明、卢某二人曾在正规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公司工作过,与潘某(在逃)密谋诈骗,合伙成立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任“股东”,但该公司并未登记营业执照。王某明、卢某二人手下各有两名客户经理,由他们再往下扩线招聘业务经理,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加入进来。业务经理再拉朋友老乡进公司担任业务员,该公司呈现传销组织式的金字塔结构。
去年1月1日至9月15日,嫌疑人租了办公室,通过网上购买的客户信息,聘用业务员利用改号软件,冒充银行、证券投资机构的客服电话致电客户手机,以银行职员身份、投资机构工作人员等虚假身份联系事主。警方介绍,民警在抓捕现场搜到打印出来的客户电话号码和姓名就有几大纸箱。
嫌疑人在骗得事主信任后,边承诺保证保障事主资金安全和提供技术支持,所得盈利三七分成,诱骗事主开设账户。开设账户后,为哄骗事主在该市场交易平台等虚拟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买卖投资,前期两到三次交易让事主小额投入盈利为诱饵,取得事主信任后便诱骗事主大额投入。
等到有大额资金投入时,犯罪嫌疑人王某明、卢某、潘某(在逃)在后台操作大宗商品交易涨跌,吸光事主金额,将事主钱财骗走。
骗术迷惑性强 股东一年获利百万
办案民警介绍,所谓的大宗交易平台是王某明、卢某从上家购买的一个钓鱼软件,外观看和普通的电商交易平台一样,但其实根本不和外部交易挂钩。事主投资后,钱并未进入市场交易,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打入了“皮包公司”的账户,他们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所谓的涨跌赚亏都是嫌疑人玩的数字游戏,不管事主从平台上看到自己是赔是赚,其实都拿不到钱。
据警方介绍,这些业务经理的提成不菲,有的人一单的提成就高达数万元。而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股东更能获取暴利,王某明和卢某交代,他们一年不到已经获利超过100万元,两人出入消费的都是高档场所,王某明还购买了高档汽车。
民警称,这种新型骗局迷惑性大,有的投资者受骗后仍认为自己只是亏损,根本没想到报警。警方循线找到被害人解释后,他们才意识到被骗。目前,王某明、卢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受害人是怎么被骗的?
开户
获利
专门的“指导师”指导后,在虚拟交易软件上赚钱
受骗
彻底信任,投入大额资金
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