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东江纵队包围日军占领区

31.08.2015  08:25
1959年,东莞县在“胜利纪念碑”原址上修建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2014年,“胜利纪念碑”重新竖立于金鳌洲公园。

在万江金鳌洲主题公园,一座由花岗岩制成的抗战“胜利纪念碑”挺拔屹立,它铭记着东莞抗战军民坚如磐石的意志,保家卫国的壮举。

1945年底,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原东莞县国民政府和驻军在东莞人民公园盂山山顶修建了此碑。1959年,东莞县在“胜利纪念碑”原址上修建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2014年,“胜利纪念碑”重新竖立于金鳌洲公园。

70年前的战火硝烟虽早已散去,但东莞人民英勇抗战创造的光荣历史永不磨灭。

许多英烈倒在胜利前

1945年,经过艰苦战斗和流血牺牲,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这一年战事的惨烈丝毫不亚于过去的七年,又有许多英勇的生命倒在了最后胜利的曙光前。

1月18日的高埗炮楼攻坚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和低涌抗日自卫队阵亡11人。

3月7日的冼沙袭击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伤亡17人。

4月22日至25日的水乡反击战,东江纵队阵亡50余人,另有59人被俘,其中独立中队长周康等35人在广州日军监狱被虐待致死。

5月9日的竹山村(现属大朗镇)围攻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伤亡18人,猛豹大队政委李少清阵亡。

粉碎日军控制莞樟线企图

1945年上半年,苏、美、英盟军战胜德、意法西斯,日军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

1945年2月下旬盟军发起太平洋战场最后攻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最后防线开始土崩瓦解。驻莞日军妄图打通广州至香港的“第二交通线”,并派出一个营进占莞樟线中点的两头塘,两个营及一个直属队进驻横坑。

为阻止日伪军,东江纵队在莞樟线、莞太线、宝(安)太(平)线及路东地区开展了夏季攻势,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企图进占寮步、大朗而控制莞樟全线,以完成“第二交通线”的部署。

8月12日至22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莞太线上先后取得官涌坳战斗、厚街包围战、翟家村包围战、新基伏击战、赤岭迫降等一系列反攻胜利。

8月13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虎大队包围宝太线敌重要据点北栅。19日,猛虎大队收复北栅,迫使伪护沙队200余人投降。

8月19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莞太公路新基附近伏击从莞城和篁村开来的日、伪军,歼灭伪军第四十五师一个营,杀伤日军一批。猛豹大队长沈标在战斗中负重伤后牺牲。

日军占领区被东江纵队包围

经过夏季攻势,东江纵队发展到1.1万余人,民兵近2万人。日军占领区的莞城、石龙、樟木头、太平等县城、圩镇以及广九铁路等,已完全处于东江纵队的包围之中。

作为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这一年,东江纵队联手莞邑民众,在争取东莞抗战胜利中再立汗马功劳。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侵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在广州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

1945年,朱德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胜利结束。9月16日,侵粤日军投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日军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在投降书上签字,广东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著名战事

东江纵队反攻莞太线 解放多数据点

东莞莞城至太平公路沿线被称为莞太线,是日军保护珠江航运的屏障,维系东(莞)、宝(安)交通的动脉,全长30公里。抗战后期,莞太线沿线各据点及邻近水乡地区都驻有日寇、伪军及护沙队,共计2000余人。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国发出乞降照会,但日军大本营仍命令军队继续作战,莞太线各据点的日伪军疯狂向东江纵队部队反扑。

8月11日,莞太线中共东宝县委会决定由纵队第一支队“猛豹”“猛虎”两大队反攻莞太线。横扫莞太线之役打了10天,连战皆捷,解放了莞太公路沿线(除东莞城和太平、虎门外)的所有据点,为解放全东宝地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官涌坳战斗告捷拉开反攻序幕

由黄布和李征二人率领的反攻大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击敌人在莞太线上最薄弱的官涌坳伪军据点。8月12日,猛豹大队经过数十里急行军,夜11时许进入作战位置。

张法兴和袁康分别率中队攻击官涌坳左、右两山头。夜12时开始战斗,不到15分钟,张法兴中队就赢下战斗。右边的山岗稍高且陡峭,敌人拼命顽抗。老队员马毓英回忆:“袁康中队向敌阵地投掷连串手榴弹,有的手榴弹从陡坡上滚下来,也有的被敌人扔回来。战士们马上拾起手榴弹又掷回去。”最后,战士们冲上山顶,跃入敌阵地,展开白刃战,迅速消灭敌人。

与此同时,由政治委员何清率领的猛虎大队把北栅的敌人一直压在据点内不敢出来,太平方面的日军也不敢出动。官涌坳战斗全歼伪军一个连,揭开了路西地区军民大反攻的序幕。

8月17日,第一支队乘胜前进,包围了伪军驻厚街的一个团、驻赤岭的一个营和驻翟家村的一个连。敌人几度企图突围逃窜,均被堵住。驻篁村的伪军不停地向第一支队反扑,力图解翟家村之围,也被赶了回去。厚街的日伪军仗其优势兵力数次疯狂反扑,均被第一支队击退,并被压制到几间祠堂里困守。

路西军民的反攻战斗,捷报频传。宝深线的军民已向南头城进逼,莞城郊区的民兵则已把红旗插到城外的山岗上。

新基歼灭战粉碎日军救援

黄布和李征在回忆文章中披露,当天夜里,二人判断敌伪军已全线动摇,驻莞太线各点的敌军已无突围的可能。这样一来,驻莞城的敌人很可能被迫前来解救上述被围的敌人。“如果不彻底打垮莞城的敌援兵,被围的敌人是不会投降的。因此,我们决定先打援,然后再回头解决被围困中的敌人。

据此,部队作了新的部署,厚街、翟家村仍各用一个中队及民兵继续包围,赤岭也只留民兵监视,将两个大队的全部主力集中起来,转到新基附近,准备给莞城出犯之敌以歼灭性的打击。

新基位于莞太线北段,北距莞城10余里,南距翟家村也不远。它的东、南、北面都有山岗,当中则是一片稻田,易于伏击。8月18日拂晓前,第一支队5个主力中队按部署在新基附近进入伏击阵地。

一直等到19日中午,驻莞城一支日军才带着几门迫击炮和驻篁村的一营伪军沿莞太公路过来。当他们进入第一支队伏击区时,指挥所下达“开火”命令,机枪、步枪、掷弹筒集中火力射向敌群。敌人乱成一团,许多人当场死在公路上,有的滚到公路两旁的水沟里。在后头押阵的日军惊慌一阵后发射了几发迫击炮弹。马毓英回忆,“这时天空突降大雨,狂风呼啸,雷电交加,枪炮声、风雨声和敌人嚎叫声混成一片”。

过了10多分钟,第一支队指挥所下达冲锋令,战士们冒着狂风暴雨奔向公路,冲入敌群拼杀。这时,潜伏在篁村方向的祁和中队已楔入敌据点附近,威胁着日军的炮兵阵地,敌炮兵和占领新基茶亭的日军慌忙把重机枪架和炮弹扔到水沟里,狼狈逃回莞城。这一仗,歼灭了伪军一个营的部队,并杀伤一批日军。

新基歼灭战彻底粉碎了被围伪军待援解围的企图。19日,翟家村一个连的伪军投降。20日夜,猛虎大队在叶屋村群众协助下,把阵地作业推进到赤岭村前几十米,紧缩了包围圈。22日拂晓,赤岭伪军一个营166人投降。

20日,厚街伪军趁夜间从水路潜逃,沦陷7年之久的厚街即告解放。同时,第一支队在寮步阻击从樟木头向莞城开进的日军一个中队,歼灭部分日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