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绿水青山 共同的绿色家园——写给2020年六五环境日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题:你我的绿水青山 共同的绿色家园——写给2020年六五环境日
新华社记者高敬
倏忽之间,我们走进了2020年6月,即将迎来一个特殊的六五环境日。
言其特殊,有多重意义。
这是山西太原市冶峪河与汾河交汇处附近的景色(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一来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良好生态环境应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我们不能一边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因此,今年能否顺利完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到年底就要交个账。
二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产生活的常规节奏被打破,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可能有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减弱,出现放松污染防治要求的苗头。尤其是随着加快复工复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面临的反弹压力也相应增加。
正因如此,在这个特殊之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更显非凡。
船只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水道上行驶(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步伐愈加坚定。
3月,重访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西溪湿地;4月,走进秦岭深处,察看生态保护情况;5月,在汾河岸边了解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三赴地方考察,生态环保主题贯穿其中,不断夯实各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再次向社会传递出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不开口子的决心。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部长通道”上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
不仅如此,在一再强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的当下,中央财政资金今年对生态环保的投入未见压减,而是同比进一步增加。
因为绿水青山是我们共有的绿色家园,蓝天白云是你我共享的民生福祉。
游客在位于陕西太白县的秦岭青峰峡景区游览(2019年7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体现在数据公报上,更在我们一呼一吸的空气里、在每天路过的那条小河里、在家门口越来越多的绿地公园里。
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5月,北京、河北等地频频现身的蓝天白云,美得让人心醉。前几年雾霾压城的“噩梦”,似乎已经尘封于并不遥远的记忆之中。
我们看到,曾经臭气熏天、河面上长满水葫芦的练江,如今居然已有白鹭翩跹,人们路过河边不再“掩鼻而过”,期盼着早日恢复往昔水清岸绿的容颜。
我们看到,长江两岸一度码头林立、“化工围江”、伤痕累累,经过连续几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母亲河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活力。
但我们也看到,秋冬季空气污染仍不时来袭,河湖生态治理还需加强,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已然穿上新鞋,就不能再走老路。中国经济的底色正越来越“绿”,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曾经多见的企业偷排超排问题越来越少,环境守法正在成为常态。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今年我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这意味着,守护绿色家园,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努力。
从5月开始,家住北京的居民扔垃圾时,开始考虑自己家的垃圾分类做对了没;身边越来越多人选择共享单车的绿色出行方式;超市、水果店里,顾客自备购物袋渐渐成为新的生活习惯……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色家园。你我携手同行,让绿色浸染每一座大山,让梦想炫亮每一条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