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珠三角5年内实现创新发展一体化

17.02.2016  12:07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也是目前我国区域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涵盖城市最多的一个示范区,将辐射带动未来全省的创新发展。在16日下午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的分组讨论环节,《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实施方案》)透露出未来5年珠三角自创区创新发展的诸多亮点思路,如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传统产业的创新等,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

  根据《实施方案》,5年内,珠三角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珠三角各市功能定位各具特色,广州、深圳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更加完善,粤港澳合作更加紧密,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珠三角创新发展一体化格局。到2020年,珠三角国家自创区“1+1+7”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黄少宏 陈思勤 刘怀宇 陈彧 沈文金 统筹:卢轶 谢庆裕 吴哲 郑佳欣

  粤东西北创新扶持应善借平台

  国家批准设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我省正推动形成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7个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撑、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协同发展的“1+1+7”创新格局。《实施方案》也指出,在自创区建设过程中,要强化珠三角国家自创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向粤东西北地区推广科技园区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产城融合发展等先进经验。

  这一表述在分组讨论中引起众多参会代表共鸣。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表示,《实施方案》对佛山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佛山将一一抓落实。“省里要求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要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这说明在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1+1+7’空间布局中,佛山要做‘7’里面的排头兵。佛山的经济总量超过国内很多省会城市,创新不能拖后腿,气魄和目标一定要有。”目前,佛山新兴研发机构数量排全省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去年佛山是700多家,排全省第四位,今年要达到1000家。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表示,创新驱动要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市走在重复的道路上;应该根据全省各个城市的特点和优势,量身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路径。特别是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创新扶持,不能广撒胡椒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出台个性化帮扶政策。比如,东莞与韶关此前已经有产业转移合作的基础,可以由两个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每年选择几个特色产业项目或者课题集中力量攻破,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占据该领域的创新制高点,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比拼中都有竞争力。

  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骆蔚峰对这一建议颇为认同。骆蔚峰表示,目前韶关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普遍面临创新金融支持缺位的困境,如果在科技金融服务领域能够与东莞进行对接融合,引进科技金融创新手段支持韶关民企的创新转型,相信能够同时加快两地的创新发展。

  河源市委书记张文表示,企业发展很大程度要依靠研发,目前河源研发机构数量各方面数据都比较低,有些企业想进行科研实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广州、深圳等地除了产业转移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够得到科研方面的扶持。”张文表示,深圳、广州等地有很多研发平台,可以开放起来让河源等地企业有偿使用。

  对此,在场的深圳市领导则回应,深圳有很多测试类、标准类等科研平台,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全省所用。“一些研发经费可以探索由省或者市的财政来进行补贴。”

  人才培养需建好创新“蓄水池”

  人才是创新之本。2014年我省研发人员数量已达67.52万人,但高端创新性人才不足。全省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研发人员只占全省研发人员数量的2.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占比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此,多位来自高校的参会代表关注到《实施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方案》提出,率先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具体措施包括深入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省内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就地引才,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等。

  “《实施方案》中多处提到高校对企业、对创业等方面的支持,但我认为关键点只有一个,就是对创新人才的输出。”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高校就是创新的“蓄水池”,人才培养对于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

  他希望,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对国家级科研平台给予大力支持。“蓄水池”水平的高低,跟科研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平台要边建设、边支持。高校建设,地方政府支持,才能有实质的东西去跟国家要政策。希望省市对高校加大投入力度,建好这个‘蓄水池’。”罗俊表示。

  在南方医科大学校长余艳红看来,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已经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打下了。但是,还应从政府层面,把对人才吸引的政策和配套服务,做得更系统、全面、方便。

  余艳红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还要进行创新。她建议,人才培养模式上,尤其是国家多次提出教育理念改革一定要抓紧。“改革要小学、中学、高校一起来联动。教学方式的改变与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关键点。”

  珠海市领导在讨论中则提出,珠海将牢牢抓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重点,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包括创新的文化、创新的人才、创新的生活环境、创新的国际化程度、创新的法律保护以及其它配套都要进一步优化、提升。

  产业创新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也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中提出,在珠三角各地市选择确定2—3个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并支持专业镇向创新型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深入推进校(院)镇合作,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专业镇传统优势产业结合,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中成药制造、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珠三角专业镇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在分组讨论中说,广东在传统产业上也要有创新,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就是提高有效供给,使得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需要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使经济得到内涵式的有质量效益的发展。

  去年中山以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作为主要着力点,把专业镇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中山的创新活力,更通过专业镇对口帮扶的方式辐射到潮州。在分组讨论中,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表示,“专业镇不应该仅是传统产业的代名词,传统产业也并不是‘贬义词’,应该通过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让传统产业转型成为优势传统产业。”薛晓峰表示,中山和潮州专业镇特色明显,未来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中山也将通过专业镇对专业镇的渠道,以创新输出的方式对潮州进行帮扶。

  对于中山的帮扶,潮州市委书记李水华也在现场点赞:“去年初,潮州借鉴了中山生产力服务中心的创新经验,建设了‘潮州—中山产业创新中心’服务创新企业。在创客方面,我们也引入了中山的人才机制,设立了潮创街。”在中山的带动下,潮州市专业镇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创新发展趋势日渐明显,目前中山和潮州还在谋划建设两个创新平台。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表示,在融入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将把火炬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地,从而推动中山各个专业镇的转型升级,让产业结构实现优化,转型升级达到新高度。

  ■观点

  “创新驱动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4.0”

  在下午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的小组讨论环节。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参会代表热议的焦点之一。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表示,创新驱动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4.0。他表示,创新驱动是全省全社会的事,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各种创新要素的活力,将知识产权保护好,把人的活力释放出来,让创新者受益。

  汪一洋说,连续两年,省委省政府年后第一个会都聚焦创新,这符合广东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全省下一步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创新驱动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4.0。此前的双转移是1.0,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是2.0,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3.0。我省提出把调结构转方式的落脚点放在创新驱动上。转型升级成不成功,其标志是动力是否转换到创新驱动上。”汪一洋还建议,除了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的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制度创新主要靠政府,政府要做好服务做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