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年内将建成碧道1506公里
阅江路碧道示范段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并列排布。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栈道与流水蜿蜒并行,绿树与鲜花相映成趣。河清岸绿、水草丰美,成群白鹭从湖心起飞,打破了水中的宁静,引得浅底悠游的鱼儿跳出水面。这里是清新自然的广州大学城,近日,长约25.14公里的生态碧道系统已建成开放,国庆期间,周边的中心湖人才公园游客络绎不绝。以高标准设计生态碧道,践行“碧道+人才”理念,大学城为周边学子提供天然的活动空间。
近日,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至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里的总体目标。《规划》是广州市碧道建设的总体纲领,对碧道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及保障措施,同时总结出一套千里碧道建设的广州经验。
为严格落实省委提出的万里碧道工作要求,广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开创了广州河湖治理工作新局面,在实现碧道理想水生活的同时,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八道三带”范式重构人—水—城关系
广州自古依水建城、因水而兴,形成“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格局,水是广州二千多年来的立城之本、营城之源。在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为营造都市碧道理想水生活,广州设计打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构建三纵三横、通山达海的广州新六脉总体格局。为此,《规划》提出了“碧道十条、分类标准”的建设要求和“双轨双借、共同缔造”的建设模式,以及“一区一特、一区一策”的建设策略。
围绕“理想水生活”美好愿景,广州设计构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将加强保护42片水源保护区,并利用59座江心岛重塑珠江生态岛链,串联全市34处大型绿地斑块、超220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特色名城小镇等节点。在三带建设中,通过沿碧道打造公共服务综合带和373公里水上运动产业带,可辅助85片产业片区发展,深度挖掘碧道沿线4类48片价值地区。
新概念、新方式纷纷在《规划》中涌现,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综合治理中,广州正在探索一条升级治理的新路径。在遵循城市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以水为脉,以人为本,未来,人、水、城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被重筑,广州新“云山珠水”的风貌格局再次显现,彰显出这座依山、沿江、滨海城市的特色风貌。
当前,千里碧道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广州市将按照“一年做试点、三年见成效、七年成网络、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品质水岸”的目标要求,构建溪-涌-河-江-海多层次,北部山水、中部现代、南部水乡三片区多节点的特色碧道格局,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为此,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已在眼前:2019年底,广州已基本完成“一区一示范”碧道试点任务,全市已建成113.7公里试点碧道,为碧道总体建设提供了样版。
2020-2022年是全面推进、初步见效的阶段。《规划》指出,到2022年底,全市将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各区结合实际情况打造2条以上高标准碧道(每条长度不小于5公里),市域大江大河、各区主要河涌碧道基本成形,使广州河湖水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好去处的幸福河,初步建立“广州碧道”品牌。
在2023-2025年期间,碧道将实现贯通全市的成型脉络。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碧道骨干体系,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互联互通,有效串联起沿线公共资源,盘活公共空间,全市各地涌现出一批项目亮点,逐步进入成熟发展和完善提升阶段,基本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碧道画卷,建成“广州碧道”品牌。
在最后的十年中,广州碧道建设将走入成熟完善期。到2035年底,全市建成碧道长度达到2000公里,建成通山达海碧道、广佛高质量发展碧道、城央环岛碧道、田园风光碧道等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题场景,形成覆盖全市的碧道网络,实现“水清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广州碧道”品牌享誉国内外,成为大湾区一张靓丽名片。
从单纯治水迈向城市综合治理
二千多年临水而居、依水建城。广州市将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升级版,正在从单纯治水向城市综合治理迈进,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也将从蓝图变为现实。
记者从广州市河长办获悉,为科学指导全市碧道规划建设工作,《规划》系统总结了广州市河湖治理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示、水环境改善等主要任务。通过研究国内外河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省、市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市民、有关单位意见。未来,它将作为全市各区制定碧道建设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自2019年广州提出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以来,城市综合治理已走向全域化、系统化,彻底结束以往各领域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升级后的治水工作也将由单纯治水迈向城市综合治理。《规划》提出,广州将以水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本要求,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历史人文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将碧道建设打造成“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推动优美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全市已建成蕉门河、东山湖、车陂涌、海珠湿地、流溪河等省、市级试点碧道共113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两高点”“两聚焦”“两注重”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探索经验,并总结经验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经验”。
创新“八道三带”综合治理的碧道内涵是广州碧道建设的一大亮点,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广州深化省万里碧道“三道一带”空间要求,提出“八道三带”空间范式,实现堤内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治理,形成广东碧道建设的“广州方案”。为此,广州积极整合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全面对接各区需求、全程指导各区建设,实现碧道建设“一区一特”。在开展“一河一策”重点河涌设计和“一区一示范”碧道试点工程中,采取分类施策,先行先试的方式,逐步推进全市2000公里碧道建设工作。
“碧道大师做”“碧道创客做”彰显了广州碧道建设的品质需求,以大师参与碧道本土设计,广州积极为碧道寻找“灵魂”设计师,探索、鼓励、动员市属国企在内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碧道管理,探索碧道水岸建设和共同缔造新模式,实现碧道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未来,碧道建设将分为“高标准、较高标准、基本标准”四类三级建设标准,因地制宜推进建设。
借力广州治水工作、绿道、驿道建设基础,碧道建设可充分利用过往建设资源,通过双向借力实现各类治水、治岸、治城工作高度融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强化上下联动机制,通过省市、市区上下双轨联动,开展双向借力,整合现有工作成果。下一步,广州还将以碧道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全市防洪防涝防风防地质灾害工作,系统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高质量建设千里碧道,开创广州河湖治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