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在3—5年建成较为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3月6日,广东省政府重磅发布《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将通过3-5年的努力,广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大幅增加,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配置
《意见》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广东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
其中重点提出,要通过政策扶持和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配置,粤东西北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改善,涉农贷款金额和占比逐年提高,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一年增量,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并明确,到2016年底,粤东西北地区新增存贷比达到50%,全省涉农贷款、“三农”直接融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提供保险保障等主要指标增长率均高于GDP增长水平。
同时,《意见》也指出,要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推进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贷款、汇款、取款、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全面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人群全覆盖。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建“信用村”“信用户”等活动,推进农村综合征信体系建设,形成有广东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以信用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风气优化。
记者注意到,《意见》重点列出了6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分别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大涉农融资支持力度、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优化农村金融基础以及加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有了“硬件”支撑
多年以来,“两会”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政策蜜月期”,多项涉农提案关注加速行业转型升级,而今年的“两会”自然也聚焦在了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普惠金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广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此次意见的出台仍尤为重要。
“当前广东二元经济结构仍较为突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分化明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间发展差距也较大,意见的出台是希望能通过鼓励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扶持手段,吸引雄厚的民间资本进入广东农村地区,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四两拨千斤,逐步消除广东目前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林江认为。
对此,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剑辉则表示,该文件的出台是广东省对十八大有关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落实重要的体现。《意见》中反复强调了把建设良好信用环境作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基础工作,通过建设信用体系着力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
曹剑辉表示,另外也应看到该文件明确鼓励、探索创新涉农贷款抵质押方式的创新,这在过往涉农文件是从未有过的,这对于有效解决农村产权、林权确权登记难,有了明确的指引,希望后续会有更加可执行和操作的实施细则出台。
亮点
信贷 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扩大抵押品登记范围
在此次《意见》中,广东省政府在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和农村信贷产品创新上都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创新意见和要求。
一直以来,农民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村信贷一直难以展开。此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创新涉农贷款抵质押方式,在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海域使用权等纳入抵押品登记范围。意见指出,可探索以集体资产股份作为抵押担保物的贷款办法。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等新型的贷款方式。
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意见也要求金融机构要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农户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加快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微贷技术,逐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应用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和推广专营机构、信贷工厂等服务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也提到了金融要支持农业“走出去”。省政府在意见中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走出去”的金融产品。对此,林江认为,这一提法较新,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以金融手段为纽带,就可以整合资源,共同设计、开发农业“走出去”的创新金融产品。
《意见》还提到要发挥互联网服务“三农”的作用,指出要引导互联网金融为“三农”发展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充分利用现代支付手段,创新适合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小额信贷产品,探索开发具有小额信用贷款和还本付息功能的银行卡,打造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品牌。
保险 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展巨灾保险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要全面推进水稻、森林、能繁母猪、渔业等政策性保险,提高保障标准,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广“政银保”合作模式;建立涉农保险巨灾风险事故损失救助机制等。
自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保险“国十条”出台后,广东新版“省九条”也相继到来。其在强化保险保障民生、防灾救助、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支持“三农”、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也更加突出了广东亮点。
广东人保财险总经理郭文革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已在积极探索农产品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目前广东人保财险已经推出了针对橡胶树、甘蔗的天气指数保险,天然橡胶目标价格保险正在研发之中。
《意见》要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广“政银保”合作模式,支持金融机构为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贷款,保险公司为贷款提供保证保险。
此外,《意见》也强调建立涉农保险巨灾风险事故损失救助机制。开展巨灾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巨灾保险制度,完善重大灾害损失救助机制,提高重大灾害救助水平和工作效率。
征信 县级征信平台与全省信用系统连通
记者发现,此次《意见》提出,要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建立县级征信平台,多方收集并整合农户信用信息资源外,并要求与全省信用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有信贷需求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共享信用信息。
此外,意见提出发展农村第三方信用评价服务。鼓励各地引入为农村信用评级服务的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农户信用信息,实施基于农户信用评价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实现农户信用评价与信贷服务有效对接。
事实上,省内粤东西北多地也在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如云浮实施金融扶贫,对守信贫困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梅州搭建“证、企、银、农”全方位合作共建平台;茂名开展“农户+征信+信贷”业务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黄倩蔚 策划:谢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