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校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上级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方案》(2015-2020年),全面落实“创新强校工程”和“三大行动计划”,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和保障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出台《广东海洋大学“十三五”本科教学与专业建设规划》(广海大党〔2016〕87号),组织各专业做好“十二五”专业建设总结及“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新增海洋资源与环境等5个本科专业,申报应用化学、应用气象学2个本科专业。新增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个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点,校级专业建设项目达32个,省级以上专业建设项目达23个。
二、协同推进“六课堂”,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协同推进“六课堂”建设。第一课堂重点鼓励理论教学创新,强化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第二课堂重点支持实验课、实习(设计)课开展改革,建立包括自主学习、专项训练、总结交流和专题讨论等环节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第三课堂活动重点开展校园文化和创新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素质培养;第四课堂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开展校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第五课堂重点支持各单位及专业实施海外研修计划,支持教师和学生赴境外知名大学学习和交流;第六课堂以精品课程为载体,重点打造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推动MOOC和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立项17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校级精品课程达到95门。获批5个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其中“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同时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支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引进52门次优质慕课资源,组织14961名学生修读,安排57人次慕课辅导教师,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率达98%。开展在线教学中心筹建调研。严格公选课管理,对缺课率较高的课程给予警告、减少课容量或作停开处理,确保公选课教学质量。
加强教材选用、供应等过程管理,严格审核教材使用计划,修订境外原版教材管理办法,组织2016年度全校境外教材使用情况检查工作,无新增境外原版教材,无违规使用情况。新增2个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现代动物中毒病和代谢病》(陈进军、安立龙主编)等5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选题名单。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组织17个学院84名教师授课比赛,40名教师参加学校决赛,累计760余名教师参加比赛观摩活动。资助16个教学单位28名优秀教师开展公开示范课。组织2场次校外专家教学改革专题报告会。
努力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建设中的作用,组织新一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推荐工作,承办“广东省植物生产类教指委2016年年会”。安立龙获选广东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第四届理事。
完成95名教师的任课资格审查工作。评选表彰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27人,评选表彰校级教学名师奖1人。立项5个校级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项目达15个。新增1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省级项目达10个。获“广东省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人文社会科学二组二等奖1项、工科组优秀奖1项,学校并获“优秀组织奖”。
四、积极稳妥推进学分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学分制改革。出台《广东海洋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意见》(广海大党〔2016〕97号)。开展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前期调研,组织各学院及有关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承担单位做好学分制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拟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发布实施学分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召开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题培训会。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大力支持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考核方式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增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试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专项,共立项88个项目。获批20个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2012年以前立项的校级教改项目完成结题验收。评选表彰2015年度优秀教研教改论文114篇。征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成果论文(案例)及2015年教学工作会议教学改革论文共计67篇。遴选奖励40个校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总计获奖人次197,涉及学校19个单位。
五、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校外专家对水生动物医学等8个新专业和水产养殖学、动物科学等9个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修订教学大纲。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与相关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等专业共设立“卓越计划”试点班12个共301名学生。
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法学、经济学辅修专业,加强双学位、辅修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双学位、辅修专业课程学分代替公选课制度。2016年双学位、辅修专业招生398人,毕业486人。
深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授课教师选拔、考核和奖励办法,实施“双百工程”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估,经费支持学生考研和考公务员,全年组织班级和班际素质拓展集体活动33次。改革学生遴选办法,淘汰23名学生,增补41人进入双百班。2016年第三届“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学生159人毕业,40余人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28人被国内19所高校录取,占双百毕业生总数17.6%,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另有3人取得国外大学入学资格;48名学生获评为创新实验班优秀毕业生。
深化境内外协同培养模式改革。与国内外涉海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搭建校校合作育人平台。选派55人赴台湾海洋大学、 韩国忠北大学、日本大阪学院等大学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交流学习。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三能’应用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百工程’应用创新型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项目已通过省级结题验收。“水产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协同育人平台。
六、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新增校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各学院新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4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至272个,覆盖全校70个专业,覆盖率达95.8%。全年6000多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入基地参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各学院从合作单位邀请了30多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并指导校内实践教学。
购置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组织系统使用培训,检测论文6762篇。评选表彰2016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81篇,认定表彰4篇。立项206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80个省级项目、40个国家级项目。55个项目申请结题,公开发表论文45篇,申请专利18项。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成果展。我校《几种叶黄素方剂对高温高湿环境中蛋鸡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入选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交流论文。立项资助学科专业竞赛项目23个,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60个,获得省级奖项158个、国家级奖项81个。14名学生取得国家海洋局2016年海洋人才港实习资格,入选人数在推荐高校中排名第5。
七、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实施项目验收与绩效考核
完成“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评审与管理平台”建设及验收工作。组织“十三五”校级质量工程暨“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对103个项目进行资格审查,遴选立项37个项目。新增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0个,22个省级项目通过省级结题验收,省级验收通过率为95.7%。严格项目经费使用审核、各类考核及检查工作,组织2013-2015年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组织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开展项目中期总结。对以往立项的339项校级教学类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实现所有校级教学类项目网上查询报账功能。完成2015年度质量工程暨“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绩效考核。组织2016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验收,共36个省级项目参加了校内结题验收,34个项目通过,校内验收通过率为94.44%。终止连续两年校内结题验收均为暂缓通过的项目1项。
八、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多样化教学评估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实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校教务〔2016〕55号)、《广东海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校教务〔2016〕40号)、《广东海洋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校教务〔2016〕29号)。
加强日常教学检查。织开学第一周教学检查、每周抽查、节假日前后全天检查和期中教学检查共111次。组织164人次进行“学风建设活动月”课堂纪律专项检查。组织实践教学专项检查,对全校实验现场教学、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实践环节材料归档及试卷评阅情况进行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相关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员工作,做好实时监控,组织全校各级领导听课656次。
开展多样化教学评估。结合学校“三大行动计划”与“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对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评估,完成2016年度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发布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邀请51位校外专家和9位校内专家,组织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对全校73个本科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对物联网工程专业进行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评估。根据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对“电子信息工程”等9个专业进行校级评估,遴选校级专业建设项目4项,推荐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项。组织各学院以教学系为单位开展课程评估,课程评估结果作为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精品课程项目申报立项的必要条件依据。依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标准,对36门课程进行校级评估,遴选校级课程建设项目19项,推荐省级课程建设项目5项。组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论文(设计)教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和教材评教,统计并公布学生评教结果,按学院分专业发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教报告,指导各单位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组织2016届毕业生专业和课程满意度调查。完成教学系先进集体、教师职称晋升、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2016年校级教学名师奖、第八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各类教学质量优秀评估。
九、多措并举,力促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严格课堂纪律管理、加大教学检查力度、加强学生评教管理、加强考风考纪工作、强化教育引导等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制作“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宣传海报,不定期抽查各学院教学各环节工作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对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试卷等教学基本文件进行抽查。组织学生评教专题教育活动,改进评教结果统计方法。通过评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教风建设。狠抓诚信考试教育,利用宣传条幅、互联网等形式加强诚信考试的宣传,通过制度学习、个案警示等途径,促进优良考风的形成。组织专家对上学期的试卷、毕业论文批阅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学院,加强出题、批改试卷等环节管理。组织了120余次的集中教学检查和170余场次的巡考检查,处理违规课堂纪律和监考纪律的教师11人,处理考试违纪学生32人。
召开新生学务、学籍培训暨聘用教学信息员会议,培训内容涉及学籍管理、课程考核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分及“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学生教务系统使用及教学信息员制度培训等,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有效促进学风建设。
十、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教学运行良好
组织各学院教务员进行了三场教务系统培训,完成教务系统中院系调整涉及到的各项数据调整,完成正方教务管理系统13次升级以及草拟“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修订完善文印业务社会化服务招标需求文件,通过公开招标程序落实了文印社会化服务供应商。
排课、选课、学籍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完成14276门次课程的编排及31000余名学生网上选课工作。设计完成新版毕业证书。完成2016届6583名本科生及397名专科生的毕业资格复审工作,本科生毕业6164人,结业386人,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6115人;专科生毕业376人,结业21人。完成2016届 6947名毕业生电子注册和2016届6115名毕业生及历届78名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报送工作。完成8180名本科新生的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组织完成2017届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生约13260名毕业生的电子注册像片拍摄等工作。
考试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校内考试,完成17409人次的补(缓)考、7100余人次的课程重考、410余人次的结业生补修课程考试以及在校生课程再考考试和期末提前考工作,完成两学期共14门课程的期末统考工作。校外考试,完成了29659名学生报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CET6)和3386名粤西等高校学生报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简称“CET-SET”),完成了分别有461和323名考生的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统测 (TEM4、TEM8)以及分别有100和36名考生的全国日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工作;完成了2017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测(TEM4、TEM8)考试的报名工作,分别有446和303名考生报名。完成了2016年广东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国语全省统一考试的组织工作。
(新闻主编: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