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气象局首发年度气候变化监测公报 近52年来暴雨台风强度呈升势 粤灰霾天数7年来呈减少趋势
近52年来广东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7℃,高温天数平均每10年增加2.6天,海平面以高于全国平均速率的3.5毫米/年上升……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广东也未能置身之外。近日,省气象局首次发布了《2013年广东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对52年来广东在气温、降雨、雾霾、海平面等气象监测因素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作出全景式数据披露。省气象局透露,从今年开始,年度《广东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将连续发布。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省气象局局长许永锞表示,广东依南岭濒南海,气象灾害多发频发,深受气候变化影响。此外,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未来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面临着更高的气象灾害风险和更脆弱的气候变化影响。
“对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降低气候变化现实影响和长期潜在威胁、实现改善民生的必然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董永春
气温 气温每10年升0.17℃
近52年来广东总体更热了。《公报》显示1961~2013年,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17℃,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升温速率(每10年升高0.31℃),但高于全球近60年平均升温速率(每10年升高0.12℃)。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气温以偏低为主,1998年以后气温明显偏高。从季节分布看,秋季、冬季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升温速率分别为0.21℃/10年和0.23℃/10年,夏季次之,升温速率为0.12℃/10年,春季最小,升温速率为0.10℃/10年。
省气象局首席专家杜尧东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意味着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也不意味着地球所有地区均同步发生同样幅度的变暖现象。全球气候变暖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式变化呈升温趋势为特征。“从统计来看,广东升温的幅度虽然有别,但趋势与全球、全国都是一致的,甚至最近几年升温有所放缓,‘步调’也都是很一致”。
更“热”也体现在高温的多寡上。《公报》显示1961~2013年,广东省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2.6天,1998年以来高温日数增加更快,其中有10年的高温日数大于20天。但这个趋势也会有波动,如2009~2013年高温日数呈下降趋势。2013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16.3天,较常年值偏少1.2天,为1998年以来最少。
降水 雨量变化不大 暴雨增多
气候变化也对广东的降雨情况带来影响。1961年~2013年,广东省年降水量无显著线性变化趋势,但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期降水偏少,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降水偏多。不过,在这52年里,广东省年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每10年3.7天。这说明雨强在加大,反映在气象灾害上,就是年暴雨日数呈弱的上升趋势,最大日降水量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10.8毫米。
近52年来,广东暴雨日数最多的年份是2001年,达10.6天,比常年值偏多3.1天,最少的年份要追溯至1963年,只有3.9天,比常年值偏少3.6天。而2013年全省平均暴雨日数为10天,较常年值偏多2.5天,全年共出现29次暴雨和强对流过程。去年“尤特”袭粤期间,广东出现有完整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最极端的一次降水过程;去年12月中旬,广东又遭遇了有完整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12月份最极端的一次降水过程。
杜尧东说,近年来,气象部门统计表明,就是在年降水量无显著变化的情况下,降水日数有所减少,这就意味着雨水往往下得更大了。“不论是洪涝还是干旱,都在增多,总之就是极端天气比以前多了。”
雾霾 雾显著减少 霾有所回落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气象部门披露的雾霾数据也备受关注。《公报》显示,1981~2013年,广东省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1天,2007年为灰霾日数最多年份,全省平均值为67.3天。2007年之后灰霾日数呈减少趋势,2013年全省平均灰霾日数为43天,为2003年以来最少年份。
与灰霾52年来的总体增长势头相对,1961~2013年,广东省年雾日数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0.9天。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减少尤为显著。雾日数最多的是1978年,达21.1天,最少的是2011年,只有6.8天。2013年全省平均雾日数仅为7天。
杜尧东说,雾日减少与气温的升高、相对湿度的减小有关,1961~2013年,广东省相对湿度每10年减少0.9%。气温越高雾日越少,气温越低雾日越多。此外,当人们感觉外面一片雾蒙蒙的时候,出现的可能是霾而不是雾。1961~2013年,广东省风速以每10年0.07米/秒的速率减少,风速减少则不利于灰霾的扩散。
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则指出,虽然广东在2007年灰霾天数达到历史最高,但从那时开始,广东省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2008年以来灰霾日数增长趋势发生“转折”,灰霾天数也呈下降趋势。
海平面 显著上升 或加大潮灾涝灾
海平面上升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1980年~2013年,南海沿海海平面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3.5毫米。其中2001年~2005年有一次较明显的下降过程;2006年开始,南海海平面又经历一次明显的上升过程,并且突破前期的高值达到136毫米的高位。2013年,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平均海平面偏高114毫米,但比2012年低22毫米。如果说,海平面呈上升趋势,2013年海平面比2012年下降,这样的波动说明了什么?
杜尧东表示,从长期趋势来看,海平面仍然是上升的,2013年南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114毫米,仍处于近年高位。而且,海平面上升趋势总体和全球变暖是一致的。他说,2013年海平面比2012年低,反映了年际变化,也就是短暂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一些时段受气温、海温、季风等影响,海平面都会偏低,暂时拉低了全年的海平面。”
对于人类来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次生灾害不容小觑。去年发布的《华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城市排涝难度加大,大雨或高潮时易出现涝灾,基础设施受到威胁。对生态的影响方面,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侵蚀加剧,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变化特别是长期的人为破坏,华南三省(区)红树林面积减少65%以上。
警示 极端天气增多 亟待提升防灾能力
气候变化给人类的适应及应对能力带来挑战,虽然由于防灾减灾能力提高,1994~2013年广东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比例等均呈明显减少趋势,但《公报》同时显示,期间直接经济损失却呈弱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39.2亿元。
当中,2013年广东省气象灾害异常严重。据省民政厅资料统计,2013年各种气象灾害共造成全省2194万人受灾,174人死亡,12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115.1万公顷,倒塌房屋6.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492.4亿元。除因灾死亡人数外,2013年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2009年以来最高,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为1994年以来最高。
以历年气象灾害中给我省损失最大的台风为例,1961~2013年,登陆广东省的台风总数为193个,平均每年3.6个,登陆台风个数呈弱的减少趋势,2008~2013年又进入偏多时段,年均登陆台风3.8个。“不过,如果以台风登陆时的中心平均风力等级表示其强度,结果显示登陆广东台风的强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13年登陆和影响我省的台风有9个,较常年明显偏多,且有”尤特“、”天兔“两个强台风登陆,为历史罕见。”专家指出。
气候变化带来种种极端天气背后,《公报》通过分析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因子发现,其波动性在加大--1961~2013年,对广东汛期降雨影响较大的南海夏季风暴发日期略有提前,强度略有减弱。此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东亚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其活动对广东省的天气和气候有着直接影响。近52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和位置西扩的长期趋势。
“在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资产高度集中,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同等灾害强度下,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更大。”杜尧东建议,应对气候变化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此外,积极研究把握气候变化的规律,以及利弊因素,因地制宜主动防御灾害性气候事件,或趋利避害,如气温呈上升趋势会导致气候带的北移,也可能使双季稻和水稻迟熟品种的可种植面积增加,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
不过,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广东应对气候变化更应该坚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