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现旧石器早期遗址 未见人类化石
图为郁南磨刀山发掘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广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考古调查队在郁南县、罗定市境内发现了60多处旧石器遗址,采集到200余件石制品标本。初步研究表明,这些石器标本年代最早可至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意味着广东最早的人类活动时间,可能将从已知的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到数十万年前。
“这是广东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也是广东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邓宏文介绍,从2012年底开始,省考古所、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调查队,对西江支流南江流域展开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取得的成果,也于去年3月得到来自北京大学以及湖南、广西等地考古专家的确认。
该项考古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下一步将举行专家论证会,对石器的具体年代、古人类的活动、当地古气候环境及遗址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达成协议,在当地建成旧石器考古教学科研基地,计划年内启动。
南江遗址与“北京人”同龄
本次调查发现的石器地点群范围广阔,约有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南江流域中游的两岸阶地上,其中以郁南县河口镇与大湾镇最为密集,还有少数分布在罗定市境内。
记者在河口镇磨刀山发掘现场发现,刚刚出土的石制品标本零散地分布在探方内,有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等,堆积其上的网纹红土大面积地暴露在外。从山坡俯瞰,可见南江在山脚不远处蜿蜒而过。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河流往往由于下切而不断变深,使原先的河谷底部变成河流阶地,位置越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这次发现的石器主要集中在三级阶地和四级阶地,从阶地和地层的形成年代推断,这些石器的制作年代应不晚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研究室副教授李宁利分析。
学界通常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前期时间跨度最大,距今约20多万年至200多万年前。上世纪50年代在粤北曲江狮子岩发现的广东最早“居民”马坝人化石,距今不过13万年左右,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意味着,南江旧石器所处时代比马坝人还早,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同期。”项目执行领队刘锁强介绍。
“可以说,这次考古填补了华南旧石器考古研究的空白。”省考古所办公室主任尚杰表示,南江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目前主要还是依据地貌特征、地层堆积与文化面貌进行判断。至于石器制作的具体年代,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测年工作才能确定。
本次发掘未见人类动物化石
在南江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类型也可谓蔚为大观。从南江流域采集到的200多件石制品标本,包括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状器、凹缺刮器等,其中手镐数量最多,砍砸器与刮削器也为数不少。部分体型粗大的手镐和砍砸器,甚至超过20厘米,重达10余斤。而石片刮削器和小尖状器则体型较小,有的只有5厘米长。此外,考古队还发现了较多石片、石核与断块等。
“这些石器大多就地取材,用古南江的河滩砾石(即鹅卵石)打制而成,这也是南方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色。”刘锁强说。旧石器时代文物主要根据用途命名,比如手镐的主要用途是采集块根状植物,砍砸器则用于砍树。石块上清晰的打击点证明它们皆由人工打制而成,尽管加工方法比较简单,却闪烁着岭南先民智慧的火花。
不过,由于本次发掘未发现人类和动植物化石,这些旧石器的主人身份和当年南江流域的自然面貌,到目前还是一个谜。尚杰解释,在河流阶地的强酸性红土中,任何有机质都不可能保存下来。
“尽管如此,这次发掘对我们的考古方法也有突破意义。”尚杰指出,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岭南只有在洞穴里才可能发现古人类遗迹,南江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也将引起学界对河流阶地的重视。“我们将继续对目前的遗址进行深挖,一直挖到古河床为止”。(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