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扶贫”经验对全国有示范作用

16.03.2015  10:22

   新华社发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接受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的联合采访。范小建说,新常态下扶贫工作将面临经济发展减速等一系列新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扶贫工作要在坚持“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谋划新举措。

   采访中,范小建高度评价了广东扶贫工作的思路、做法,肯定广东的“大扶贫”格局为全国探索了新鲜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

   求解扶贫新难题  缩小发展差距 降低基尼系数

   南方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扶贫工作会遇到哪些难题?

   范小建:主要难题有四个方面,第一,GDP增速减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年均GDP增幅将保持在7%左右,加上结构调整、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业等因素,将影响就业率。第二,收入差距拉大。1994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7,2013年基尼系数变为0.47。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减贫难度更大。第三,投入增长放缓。随着财政增收速度放缓,近两年我国扶贫投入的增幅明显趋缓,2011年到2013年,财政综合扶贫投入的增幅分别是41%、32%、24%,专项扶贫投入增幅从2012年的22.8%下降到2014年的9.78%。第四,农村“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贫困地区缺乏发展活力。

   此外,目前农产品价格遭遇“天花板”和“地板”的双向挤压,利润空间狭小,农民增收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扶贫工作面临的压力不小。

   南方报业: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范小建:从现在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要看贫困的老乡。为此,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在坚持“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谋划扶贫开发的新举措。

   新常态下,国家要把缩小发展差距、降低基尼系数作为重要目标,同时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各部门的“十三五”规划要与国务院批准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相衔接,加大支持力度。

   在宏观上应重点考虑以下几项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减贫目标,继续增加投入,特别是片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中西部省份,“十三五”GDP的增幅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会,继续大力支持中西部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村低保(包括养老)要有兜底性的考虑和安排。

   在工作层面应强调:在建档立卡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把帮扶到村和到户结合起来,坚持“统筹资源、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简政放权、强化监督”。要始终抓住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把扶贫真正作为长期历史任务,制定分阶段的工作目标,不搞齐头并进,更不追求所谓“同步”;在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的基础上,省市两级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督检查上,包括第三方力量开展监督,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贪污浪费和“跑、冒、滴、漏”。

   关注社会扶贫  建议给予扶贫企业免税待遇

   南方报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那么,精准扶贫如何实现?

   范小建: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农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市,从2009年以后城乡收入比是从3.33比1减少到了2.92比1,应该说这个趋势非常好。但是收入的基尼系数仍然很高,去年年底是0.469。基尼系数和减贫的关系非常密切,基尼系数越大,增长对于减贫的带动作用就越小,所以,就越要关注专项的减贫工作,越要强调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直非常强调瞄准的,因为要真扶贫、扶真贫,就必须要瞄准贫困人口。从总体上来讲,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重点是瞄准,重点县是瞄准,重点村是瞄准,帮扶到户更是瞄准。我们现在强调比较多的是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对于瞄准的一个更高的要求。精准扶贫至少要涉及到精准地识别,精准地帮扶和精准地脱贫,我觉得这些环节做好了都不容易,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但是关键是要大胆地去探索。

   南方报业: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您认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如何运用好这个平台,引导人们关爱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工作?

   范小建:“10·17”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过去多年来,每年这一天我国政府都要举办国际减贫论坛,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总结和交流经验,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去年,国家又把这一天确定为“国家扶贫日”,一方面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那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家扶贫日,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一方面可以扩大宣传,深化人们对于扶贫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和风尚,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动员鼓励更多的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我个人很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能够在社会扶贫的政策上有一些新的突破。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家,他们对于扶贫公益事业都是很热心的,都很想做一些事情,他们特别希望能够直接面对扶贫对象,减少中间环节。如果说能够在政策上给他们予以支持,比如给予免税待遇,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参加进来。

   聚集重点县帮扶  完善管理 加强正向激励

   南方报业:对于一些贫困县不愿摘“贫困帽”,甚至还出现过争抢“贫困帽”的现象,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范小建:制定重点贫困县的政策,是落实中央重大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的实践证明重点县的政策是对的和有效的,对于落实这个方针是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的,但是确实在重点县的管理上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考核、约束、退出这些方面正向的激励办法还不太多,再加上个别地区的思想作风存在问题,一些重点县的负责同志不是抓住中央支持的这个机遇,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加快发展,而是一味地“等靠要”,甚至还在那儿戴着贫困的帽子“炫富”,就出现了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

   分析扶贫认识问题  GDP增长不等于减贫

   南方报业:目前在地方扶贫工作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范小建:如何做好地方扶贫工作最主要的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因为过去多年来,特别是在普遍贫困的情况下,增长对于减贫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所以,有些地方的领导也就形成了一种认识或者说有一种经验的看法:只要抓了发展,也就是抓了减贫工作。在此认识下,他就紧紧围绕着GDP做文章,甚至我们的考核工作也始终是把GDP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增长对于减贫的带动作用不那么明显了,就像我们在很多西部地方所看到的,城市可能建得很漂亮,但你离开城市走出去,走向农村,可能要不了十里八里就会感觉到那里变化不大,甚至是面貌依旧。这就说明形势发展了,我们对减贫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把专项的减贫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就提出了一个关键,要完善我们的考核工作,不能够仅仅围绕着GDP,要把减贫和增收作为我们考核工作的重点。

   评价广东扶贫工作  “锲而不舍的精神示范全国

   南方报业:对于广东近几年来的扶贫工作您怎么评价?

   范小建:这些年来,广东在探索扶贫道路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有很多创新之处,也创造了很有意义的经验,这对全国的扶贫工作有很多启示,值得借鉴。具体来说,第一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使扶贫工作重心下沉,思路非常有意义;第二是广东的大扶贫理念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充分动员起来,效果非常好;第三是建档立卡和考核工作结合,有效推动和促进脱贫目标的实现;第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帮扶工作形式灵活多样;第五是广东对扶贫工作长期化有清晰认识,在扶贫工作上的锲而不舍精神给全国的扶贫工作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们国家的扶贫工作正处在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历史的过渡时期,未来希望广东将扶贫工作作为长期历史任务,坚持重心下沉、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探索有益的新鲜经验。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