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喜迎60周年校庆

09.11.2018  17:43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新教授

大洋网讯 明天,是广东工业大学60年校庆日。6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暮年,但对一所高校,它正值当年。

60年,广东工业大学数次搬迁、几度易名,但始终扎根南粤,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之理念,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服务支撑国家尤其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之大,在于育才。60年来,广工大培养40余万毕业生,很多已是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他们就像缀满大地的繁花,装点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广工大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被认为是史上最快发展期。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新教授表示,广工大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主流大学排行榜前列,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走近广工

广东经济社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回首60年峥嵘岁月,广工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扎根南粤,不忘初心,坚守“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使命,砥砺前行、奋发作为,助力广东经济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据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2018年评价报告,广工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穗高校中名列前三。

◆当前,国家规划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是国家战略,更是广工大的发展机遇,广工大将勇于担当、加快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60年来,广工大为国家尤其是广东培养了40余万毕业生,很多已成为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

◆1964年,广东工学院时任院长麦蕴瑜带领师生参加东深工程建设,该工程解决了香港同胞的饮水难题。

◆1965届毕业生陈韶章——广州地铁原总工程师,为广州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地铁线网作出过开创性贡献。

◆1973年,广东省第一台中型电子计算机在广工研制成功的。

三个历史节点

一是三校合并,办学上规模。1995年,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使学校学科更为齐全,办学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是进驻大学城,办学上层次。2004年,广工大进驻广州大学城办学,办学空间和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三是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办学上水平。广工大2015年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主要办学指标不断实现历史新突破,学校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明确定位 立足广东 以工为主 融合产业

记者:“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广工大这个办学理念被认为准确而成功,您怎么看?

陈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广工大60年的发展历程,是扎根南粤大地办学的60年;是与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服务支撑国家尤其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60年;是始终胸怀科教兴国梦想,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60年。

大学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是广工大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这个办学理念就是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归,确定学校的专业学科布局和发展方向,使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尤其是广东的发展紧密结合。广工大60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这一理念也是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广工大的定位非常明确。办学定位:立足广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定位:以工为主、与产业深度融合、极具创造活力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国家尤其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广工经验 硕果累累 展望未来 不负历史

记者:广东工业大学最近几年被认为是学校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您希望在广工100周年校庆时会对现在做怎样的评价?

陈新:广工大60年有许多好的经验做法,这里简述如下:

一是办高水平大学必须有开阔视野和远大志向。与同类院校相比,广工大发展基础不够厚实。正是一代代广工大人拥有科教兴国的抱负、宽广的战略视野,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才有了学校今天的大好发展势头。广工大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发展模式和办学经验,如当前学习借鉴“斯坦福+硅谷”模式,发挥学校地缘优势,瞄准国家和广东重大战略需求,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

二是探索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办学路径。60年办学实践证明,与产业深度融合得越好,广工大办学活力就越强劲。当前,广工大与地方政府的“校-地”合作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在佛山、广州、东莞等与地方政府共建了以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为代表的8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孵化企业超过400家,目前4个平台被评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单位获批国家众创空间。学校借助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强大的市场拉动力,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类协同创新平台,为引育的高端人才提供“学术与市场”双价值实现的舞台和空间。

三是人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学校大力推进强师工程战略,引育了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大批高端人才。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80人次,比2012年增长7.9倍;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9人次、省部级创新团队10个。这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多项办学指标实现了倍增。2012年以来,已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了前3.4‰。学校科研经费规模2017年达到8.21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居省属高校首位、全国排名57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百强,2018年立项154项,是2012年的2.5倍,全国排名60名。发明专利授权量截至2018年10月达到504项,是2012年的6.5倍。

四是改革是第一动力。广工大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师生内在动力,释放学校发展潜能。学校深化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深化师资队伍分类发展改革,强化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晋升等方面的分类管理,完善动态激励的薪酬体系。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构建一流科研平台和团队,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学校科研水平、成果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至于在广工大100周年校庆时回望现在,如何评价我们的工作,要由历史来回答。广工大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广工大人共同创造的,我们身处其中,肩负使命,付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辛勤努力,希望我们不留遗憾,不负前贤,也相信历史能证明我们努力的意义。

新的高度 新的任务

记者:大学发展是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您认为广工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发展困难?

陈新:高水平大学建设把广工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当前,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入了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科特色和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凝练和提高,高层次人才数量仍然不足,管理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激发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都会制约着接下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成效。我们决心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寻求新的突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甲子之年 愿景飞跃

记者:60年是一个甲子,广东工业大学发展新征程中有着怎样的发展愿景?

陈新: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广工大面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任,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学校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制定了发展目标和愿景:到2030年,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主流大学排行榜前列,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广工品格 勇挑重担

记者:大学有自己的精神也有自己的性格,您会怎样概括广工大人的性格?

陈新:我个人理解:求务实、勇担当、敢创新、有志向是广工大人的性格特征。广工大6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广工大人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这过程中,广工大人奋发有为,改革创新,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立志办高水平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这种精神和文化滋养着每一个广工大人。相信全体广工大人一定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挑重担,再建新功。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黄华利、谢冠华、罗胜京、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