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独揽两个国家级自创区的省份
展望“十三五”,广东创新应是全面创新
羊城晚报记者 化麦子 张林 通讯员 叶青
本周,一批“洋顾问”来穗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谈论的核心问题是“创新驱动”;上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目标是建成全球最活跃的创新生态圈;时间再往前推移,今年2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专利产出持续增长……整个广东都在谈论着“创新驱动”。
“十二五”期间,广东经济势头良好;展望“十三五”,创新驱动将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广东要做全国创新驱动排头兵
11月12日,珠三角自创区启动建设,加上先前获批的深圳自创区,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独揽两个国家级自创区的省份。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广东有着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浓厚的创新氛围,理应在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关键词,创新排在了首位。广东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走在了前头,而今,经济新常态背景和全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大潮中,广东依旧敢为人先。
记者近日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稳居第一梯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同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14年,全省研发(R&D)经费支出达1627亿元,全省R&D占GDP比重提高到2.37%,预计2015年可达 2.48%。
全省加快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广东省自给率达70%,接近创新型国家/地区水平,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1家,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主体蓬勃发展。2015年,全省拥有新型研发机构12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02家,面积达到1348万平方米,涌现140多个众创空间,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专利产出持续增长。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不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那让谁去做呢?”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等地的创新寄予厚望。
广东将从七大方面加强科技创新
经过不懈努力,广东初步构建起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以创新为支撑和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但压在广东省肩上的创新担子不轻。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全省GDP达5.25万亿元,同比增长7.9%。“三驾马车”中,除去投资增速达到预期目标外,消费和出口均未达到预设值。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表示,要“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变传统制造为智能制造”,他曾指出,广东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仍亟待提升。
如何提升?省科技厅透露,目前广东省科技创新主要短板有:区域创新体系尚待健全、研发投入强度与经济大省不相匹配、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等。要实现“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这些短板需要一块块地“修补”起来。
接下来,广东省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自主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构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攻关、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加强科技创新监测评估。
不难看出,新型企业、高校、人才、核心技术等都是广东创新驱动的关键词。对于关键环节科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热门技术都是重点领域。
同时,也有专家表示,广东的创新应是全面的创新。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广东要注意,创新驱动不能单指科技创新,而是建立新的“发展函数”,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重新组合,“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应该是一个全面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