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族工作:迎接挑战拓新局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右二)在韶关市领导陪同下,到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政研新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家庭。广东省民宗委供图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30多年来,不仅经济总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省内的民族关系也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如今,广东56个民族成分齐全。至2013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342万,已超过西藏自治区人口总数;其中,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60万,是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外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
新情况带来新问题。在广东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省内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迟缓,扶贫任务相对较重;外来少数民族迅猛涌入城市,因民族文化、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带来诸多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需要新办法。面对各种新老问题,广东积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民族工作新路子,不断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粤北民族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可喜局面。
制度保证,为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织就“保护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特征表现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
今年6月13日,广东省委理论中心组举行民族宗教工作专题学习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再次强调:“广东热忱欢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来粤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广东以真正贴心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应对,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广东,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鼓励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劳动者在粤自主创业,并对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给予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税收优惠等扶持。同时,多次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帮助少数民族劳动者解决在粤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对少数民族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并在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服务活动中,严格要求企业必须平等招用各民族劳动力,不能含有民族歧视的任何条件;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着力提高中小微企业和少数民族劳动者在内的异地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在粤少数民族劳动者聚集地区、企业的动态情况摸查,提供有针对性的膳食、医疗、居住、娱乐等服务,以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在粤就业稳定性……有了这些制度保证,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到广东打拼就有了“保护伞”。
除此以外,广东还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和走访慰问制度,积极解决少数民族人员积分入户、子女入学等生活问题,真心实意为城市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针对回族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特殊生活需要,广东不断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全省清真餐饮、清真屠宰场、清真超市等清真饮食网点逐步完善,修缮开放7个清真寺,设立3个固定处所,28个临时聚礼点,外来穆斯林过宗教生活问题基本解决,广州、深圳、肇庆、汕头等市建立或扩建了回民墓地,殡葬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陈小山曾说过:“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外来少数民族,让外来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
在这样的理念下,广东十分重视加强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政府的协调与配合,有关市分别与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重点省区签订合作协议。新疆选派了25名干部组建广东省新疆籍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队来到广东,加强对在粤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有力地配合了广东的城市民族工作。
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广东还将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纳入社会稳定形势分析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形成科学研判。此外,广东省一级行政机构和各地制定应急预案,珠三角地区建立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应急指挥系统,推动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正是有了贴心的服务、完善的机制,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广东“找到了家的感觉”。来自青海的马吾买日10年前只身到东莞打工, 如今已拥有拉面店50多家,成为真正的“拉面大王”,并当选为东莞市政协委员和第十届亚运会火炬手;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广州市政协委员王义正创办了广东赛俩目食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成为广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清真餐饮企业,他本人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广东极为重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围绕“两个共同”主题,以“中国梦”凝聚全省各民族力量,突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将创建活动做到了实处,做出了特色。
广东推动全省1000多个单位参与创建评选工作,涌现出广州光塔街、星河湾社区和深圳宝民社区等一批典型社区。多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5次召开表彰大会,共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94个、模范个人217人。在今年的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广东共有17个集体和19名个人得到表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校园,不仅进到了校本课程,更进入到师生的心里。2013年,来广东读书的新疆学生买地努尔,刚来时对环境不适应,再加上不爱吃青菜,脸上经常长疖子。老师严红丽经常守在饭桌旁给她盛青菜,并督促她把菜吃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疖子彻底告别了买地努尔,民族团结的种子开始在孩子的心里萌芽。
特别的扶持政策,力促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广东有连南、连山、乳源3个自治县和5个民族乡(全省7个)。因为地处粤北山区,受限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省的发展水平。“这种落后和差距单靠民族地区的力量是难以改变的,必须采取特别的扶持政策措施。”广东省长朱小丹说。
为了给民族地区增加动力,广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和激励型财政机制等方式,不断加大对3个自治县的财政扶持力度,2008年至2013年,广东省财政对3个自治县转移支付(含税收返还)合计86亿元,年均增长23%。
广东格外重视对民族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路通了,我们的有机米、姜、蔬菜等农产品,就可以很方便地运往珠江三角洲城市销售,而且城市游客来连山旅游也方便了,有利于促进连山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广高速”(二连浩特市至广州市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覃春辉对于公路给连山带来的促进作用十分憧憬。
针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广东出台了相应政策。例如,采取单独划线、降低分数的办法招录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高考考生;从 2013年起,按每位学生每学年1万元的标准,资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大学。
在资金、技术、产业等方面,广东通过举办山区经贸洽谈会、建设民族工业园区、优先审批项目、鼓励珠三角产业向3个自治县转移等方式,推动和促进3个自治县的招商引资工作。针对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众,广东则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治国,具体到民族工作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2003年以来,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加大力度资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上大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使广东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保障。
2013年,连南、连山、乳源3个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7亿元,同比增长12.6%;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万元,同比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66元,同比增长14.4%,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自治县招商引资项目近200个,落户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建成省、市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个。民族地区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增强。
据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分管民族工作的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已先后带队赴民族地区调研。广东省委、省政府正拟出台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对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大扶持力度,力促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为广东民族地区与广东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