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光启工作人员在研究新材料。资料图片
“广东科技发展、赶超的速度,让香港非常惊奇和惊讶。”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广东创新发展的关注。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强化广州、深圳创新引领作用,支持珠三角各市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释放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信号。
代表委员认为,当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振兴实体 经济 的重要措施。政府要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入手,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国家对广东的定位和要求,充分考虑了广东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突出优势。广东如何充分发挥优势,突出成果转化应用,大规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企业,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委书记郭元强表示,珠海绝对不能靠房地产支撑城市发展,而是选择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珠海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振兴实体经济,一批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8%和25%。
作为制造业强市,佛山的创新发展势头强劲。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佛山将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入库后备企业超过700家。朱伟还表示,佛山将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力争今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5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3家。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启动建设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创业 投资 、产业 基金 等加快发展,打造华南风投创投中心。
当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点在哪里?省政协委员、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汤玉和认为,这主要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投入大、周期长、显效慢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建议,政府可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入手,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促成彼此深入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完善人才政策
引进国际创新专家
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离不开高水平大学和创新人才的支撑。
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建议,有条件引进高等院校落户的县(市),省政府给予专项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支持,以此来促进创新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崛起。
省人大代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委书记杨鹏飞认为,广东从加工业起步,逐步向先进制造业迈进,但广东的制造业还面临较大压力。“创新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谁抢到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机遇。”杨鹏飞指出,人才的核心在企业,不是政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规定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如引进外籍人才,按规定需要60岁以下才能办理手续,但国外高端人才恰恰是60岁退休后才能出来。而这些人才是水平最高的,也是企业最需要的。因此,他建议政府应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人才政策、放宽对引进人才年龄的限制。
列席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在参与分组会议时表示,重视创新驱动发展,除了重视技术、人才、政策问题,还要关注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他建议政府可以建立权威机制评选优秀企业家、组织培训等形式鼓励新、老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样本
光启集团:
从5人团队到全球创新共同体
1月17日凌晨,光启集团在英国伦敦宣布对Gilo Industries Group(简称“Gilo”)进行3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专注于发动机创新技术研发及制造的英国企业Gilo,将成为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简称“光启GCI”)的新成员。
时光回到2010年7月,刘若鹏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凭借在《科学》上发表的一篇有关超材料宽频带隐身衣的研究成果论文一举成名。他“说服”团队内另外4位小伙伴一起回国,创办光启。刘若鹏说,“光启”取名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寓意“为中华科技复兴而奋斗”。
此时的广东,经济发展亟须通过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诸多像刘若鹏一样的创业者,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启了艰苦的创新、创业探索。
创业初期,高强度工作对刘若鹏及其团队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也为光启打下了源头创新科研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专利申请量突破3800件,比3年前多了约1300件,并掌握了世界前沿的超材料技术、新型空间技术和智能光子技术等核心知识产权。
短短几年间,光启的各项技术、产品“多点开花”。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告诉记者,目前深圳新材料领域申报相关专利超过1万件,光启占了专利申请量的很大一部分,起到引领深圳新材料行业发展的作用。
更令人欣喜的是,创新让光启成功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2016年以来,光启布局全球的战略逐渐显现:2016年5月初,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正式成立,总投资高达3亿美元;5月底,光启亚洲创新总部在新加坡成立,将推进未来城市战略;10月底,光启在深圳宣布启动规模达2.5亿美元的GCI基金二期,并在全球招募投资者和项目;2017年1月13日,光启集团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宣布成立光启国际创新总部……
自2010年成立至今,光启已从5人的海归创新团队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创新集团、一个全球创新共同体,横跨5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超过2600人。
2017年创新驱动看广东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省建设。
●强化广州、深圳创新引领作用,支持珠三角各市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年底前达2.3万家。
●推动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功转化
●启动建设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
●支持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加快发展,打造华南风投创投中心。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快科技“四众”平台和科技小镇等建设。
●完善前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育成体系,力争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
■纵深
形成“1+1+7”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格局,高企争取年底前达到2.3万家
广东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愈发清晰
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东共有3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这是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2016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把广东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好,坚持走面向市场应用创新的路子,建设全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华南风投创投中心、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转化体系,推动技术高效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资本,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广东实现转化。
当前,广东正以推进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转化体系为两大抓手,为创新驱动发展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先行先试
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深圳,面积仅11.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了腾讯、中兴、大疆、大族激光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在东莞,以智能机器人为标志的创新产业集群,正不断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走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创新的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不我待,让深处创新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们丝毫不敢懈怠。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传统产业遭受冲击等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渐构筑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我省已形成以深圳、广州和珠三角7个地市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的“1+1+7”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格局。全省共有高新区2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1家、省级高新区12家。各级高新区已成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手。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推进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广东还以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在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型重大平台。
与此同时,广东注重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协同和联动,创新高新区、专业镇对口合作机制,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知识等创新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创新离不开科研的投入。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还将大力发展普惠性科技 金融 ,发展壮大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产业的联动机制。
创新成果需要法律的保护。省政府与珠三角地市政府签订知识产权保护责任书,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保护责任管理方式。
培育高企
释放更多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从传统的五金压铸到轻量化材料精密成型,再到如今跨界新能源汽车,珠海市香洲区的润星泰公司抓住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速科研创新,拿下过百项核心专利,年产值预计达到4亿元,踏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巩固主城区中心地位,关键在于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香洲区共有229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通过评审的192家正在公示,预计高企总量将达284家,增幅达到127%。
这是珠海大力培育高企的缩影。根据最新公示,2016年珠海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84家,高企总数预计达788家。
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是推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动力。据统计,2016年广东的高新技术企业一年新增8000家,已经达到1.9万家,将争取今年底前达2.3万家。
2015年9月,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一年多来,广东以高企培育为抓手,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11日,仅珠三角地区,高企数量预计超过1.58万家,2016年1—9月的地区生产总值达4.85万亿元,同比增长8.1%;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约56%和57%,后者占全国总量的59%。
据悉,省科技厅还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建立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补政策,进一步推动入库培育的高企发挥创新发展活力。
破解难题
让更多创新成果实现转化
2016年12月1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条例将自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无疑将给处在创新链条上的各个主体释放出巨大红利。
如何促进技术高效对接产业、市场、资本,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实现转化?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的难点。
在广州南沙自贸区片区,华南理工大学闫军威教授的身份转换成了“老板”,正带领创新创业团队,将实验室的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节能新技术孵化企业,产品走向珠三角、全国乃至东南亚,累计为用户节约空调运行费超2亿元,折合标准煤7万吨。
实际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广东着力破解科研与市场对接的难题,彻底打通科研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各地加快发展科技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大力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开展国际资源对接、国际化创业辅导及孵化服务。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获奖的项目不仅在各个专业具备创新点,而且已经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出了较好效益。
广东还将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入手,加快推进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搭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服务全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综合性平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和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