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气象年鉴2011

17.05.2014  18:41
(1)【概况】领导班子

广东省气象年鉴(2011)


【概况】

领导班子 1月24日许永锞任中共广东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主持工作;1月24日免去余勇同志的中共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广东省气象局局长职务;1月27日梁建茵任中共广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广州市气象局局长,免去其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职务;1月27日免去许永锞中共广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广州市气象局局长职务;4月21日许永锞任中共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免去其中共广东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职务;8月15日免去林雪亮的广东省气象局副巡视员职务,办理退休;10月24日免去杨少杰的广东省气象局副巡视员职务,办理退休;11月25日林献民任广东省气象局副巡视员,免去其中共广东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职务。2011年省气象局领导班子设置和分工:局长、党组书记许永锞:主持全面工作。负责人事、教育培训等工作。分管人事处。副局长、党组成员林献民:协助局长、党组书记,负责政务、目标管理、法规和标准建设等工作。分管局办公室、法规处(法规标准)、省防雷办;协管预报处(气候变化)、老干办。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邹建军:协助局长、党组书记,负责纪检、监审、宣传、政工、党务、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分管监审处(党组纪检组)、机关党委办(文明办);协管局办(宣传)。副局长、党组成员庄旭东:协助局长、党组书记,负责公共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报、科研、气候变化、观测与网络通信、外事、区域中心业务合作与交流以及学会等工作。分管减灾处、预报处、观测处;协管局办(外事)、计财处、法规处、老干办;联系气象台、气候中心、热带所、信息中心、大探中心、卫星站、省人影办和学会秘书处。副局长、党组成员刘作挺:协助局长、党组书记,负责规划、计财、国有资产、基建、科技服务与产业、防雷减灾、老干部和后勤等工作。分管计财处、法规处(科技服务与产业)、老干办;协管减灾处、预报处、观测处、省防雷办;联系防雷中心、影视中心、科技服务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后勤中心(含事务中心)、基建办、招待所、局属公司。党组成员梁建茵:协助局长、党组书记,负责广州市气象局工作。杨少杰副巡视员:协助局长、党组书记,协管法规和标准建设等工作。

机构设置 省局机关内设:办公室、应急与减灾处、观测与网络处(站网规划处)、科技与预报处(科技发展处、气候变化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政策法规处(行政许可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8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办公室(党建指导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省局直属处级事业单位:广东省气象台(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区域气候中心、广东省农业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广州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气象影视宣传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广东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广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广东省气象学校、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广东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南方卫星遥感中心)、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省防雷设施检测所)。地方气象事业单位: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湛江试验中心、广东省寒冷灾害防御中心)、广东省气象影视中心。

人员构成 截止2011年底,全省国家编制在编人员1867人,学历结构为:博士26人,硕士研究生225人,大学本科955人。职称结构:正研级职称20人,副研级职称210人,中级职称759人。

年内大事

1月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粤府〔2011〕5号)。

1月10日,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在深圳主持召开了2011年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1月1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一行在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陪同下到东莞市气象局检查指导工作。

1月10-12日,第26届两广珠江流域强对流天气预报联防协作年会在广东省云浮市举行。

1月12-14日,中国气象局在广东东莞召开全国气象局长会议。

1月1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到东莞市气象局调研。

1月14-15日,中国气象局在广东东莞召开全国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述职述廉述学报告会。

1月18日,省气象局在惠州召开2011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

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曾庆存到省气象局交流。

1月21日,“新一代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系统”和“低频振荡在西江流域致洪暴雨中的中期预报应用研究”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并获得短时临近和中期预报技术新成果。

1月26日,省气象局参加香港天文台主办的第16届粤港澳业务合作会暨第25届气象科技研讨会,并参加粤港澳气象部门合作银禧纪念暨“大珠三角天气网站”正式启用仪式。

1月27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出席省气象局干部大会,宣读了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许永锞同志任广东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和梁建茵同志任广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决定。

2月1日,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在听取省气象局汇报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和2011年气象工作时,高度肯定了气象部门近年取得的成绩,并要求气象工作要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2月18日,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在听取省气象局汇报时,肯定了气象部门的工作,指出气象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从强化执政能力的高度看待气象工作。

2月27日,省气象局被评为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2010年度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3月6-8日,省气象局召开广东省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

3月10日,“广东天气”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正式上线。

3月14-16日,华南区域气象中心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举办华南汛期天气预报技术准备交流会。

3月20日,省气象局在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举行“3·23”世界气象日开放日活动。

3月23日,广东记者站被评为中国气象报先进记者站。

3月28日,省气象局扶贫工作组获“优秀驻村工作组”称号。

4月17日,我省部分地区遭遇了近17年来最强烈的雷雨大风天气,造成佛山、广州南沙、肇庆市17人死亡。

4月17-19日,WMO多国别考察团在我省考察。

4月20日,省气象局副局长许永锞陪同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到惠州调研农业生产旱情。

4月20日,省气象局举办公文写作培训班,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杨桐应邀授课。

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出席省气象局干部大会,宣读了中国气象局关于许永锞同志任中共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广东省气象局局长的决定。

5月5日,省气象局法规处获得中宣部、司法部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5月6-7日,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一行在我省检察指导工作。

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结表彰大会,广州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主任科员陈泽华获先进个人。

5月11日,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在省气象局《关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关问题的请示》上批示:“特大三防经费是应急性经费,而人工增雨已成为日常工作,建议今后年份经费列入正常预算。今年所需经费暂由特大三防经费中出,财厅核定。呈小丹省长批示。”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批示:“同意刘昆同志意见。”

5月17日,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到省气象局调研,并参加广东天气微博网友超100万纪念活动。刘昆要求切实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面,加强气象为民服务。

5月18-19日,省气象局在佛山召开全省气象部门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座谈会。

5月20日,省气象局召开庆祝五四青年节暨表彰大会。

6月1日,《广东气象》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6月1-2日,省气象局举办全省气象部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6月12-13日,华南区域气象工作会议在广东汕头召开。

6月10日,省气象局获得省直机关青年应急技能竞赛第五名,并获优秀组织奖。

6月12日,中国气象局预报网络司和华南区域气象中心在深圳组织召开泛华南区大运会气象观测资料共享研讨会。

6月1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到潮州检查指导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6月22日,省直机关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省气象台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同志荣获“优秀共产党员”,1名同志荣获 “优秀党务工作者”。

6月23-24日,省气象局举办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

6月30日,省气象局召开“七一”先进集体先进党员表彰大会,并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比赛。

7月6日,省政府应急办、省气象局、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6日,省政府应急办、省气象局、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广东省应急气象频道开播启动仪式。

7月11日-8月4日,省气象局党组成员赴基层开展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调研。

7月14-15日,省气象局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气象依法行政暨防雷减灾工作会议。

7月18日,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一种基于极轨气象卫星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7月18日,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在省气象局报送的信息《今年以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上批示:“省气象局多渠道强化天气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并成为应急信息的载体,很有成效。望先行先试,在全国当为气象信息发布的排头兵。”

7月25日,省局党组决定立案查处广州博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伪造防雷资格证案件。

7月29日,省气象局召开全省气象部门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8月1日,省气象局在深圳召开中国气象局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暨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8月1日,省气象局举办纪念“八一”建军节座谈会暨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纪念奖章颁发仪式。

8月1-23日,37名省内气象预报服务专家赴深圳全程参与大运气象服务保障。

8月2日,省气象局召开全省预算执行督导电视电话会议。

8月11-1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在我省检查指导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等工作。

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开幕。

8月18日,热带所成功申报广东省突发灾害性天气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8月22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一行视察斗门区气象局,并会见了斗门区区委书记焦兰生、常务副区长梁锦全。

9月2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气象局联合印发《广东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9月6-7日,省气象局举行全省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9月9日,《广东气象》之《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气象服务专辑》作为《广东气象》成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的首刊出版。

9月13日,中国气象局在广州召开老干部工作分析研讨会。

9月23-24日,省气象局在广州番禺举办首届“广东省公共气象服务职业技能竞赛”。

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气象局报送的决策服务材料《“纳沙”29日逼近粤西到海南沿海》上批示:“这可能是我省今年遇到的最大的风暴潮,要深刻吸取去年“凡亚比”的教训,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范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省长黄华华批示:“对此次强台风可能在我省登陆,应提前做好准备,提前部署,做好安排,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减少人员伤亡。”

10月9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气象局在广州联合召开全省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座谈会。

10月10-11日,省气象局在广州召开2011年全省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

10月11日,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更名为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加挂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牌子。

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气象局报送的《关于强台风“纳沙”预报服务情况的报告》上批示:“继续提高预报水平,努力造福社会”。广东省政府副省长刘昆批示:“对今年的台风预报,气象部门尽了最大努力,风情、潮情、雨情报得及时、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形成了广东特色,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谨此表示感谢。纳沙的预报,提高了精确度,对局部地区雨情、风情准确度相当高,望总结经验,创造广东特色台风灾害预报防范、减灾气象服务新机制”。

10月17日,中科合资广东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专题报告在广州通过专家评审。

10月18-20日,省气象局在广州番禺举行第三届广东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10月19日,省民政厅与省气象局签署《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合作协议》。

10月27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会议决定在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四省(市)气象局进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

10月28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粤府〔2011〕130号)。

11月7日,省气象局召开全省气象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11月28-29日,省气象局在阳江闸坡举办广东省首届防雷检测职业技能大赛。

12月6日,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致信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感谢中国气象局对广东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12月6日,广东省代省长朱小丹批示同意我省作为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并将其纳入2009年7月签订的《广东省人民政府 中国气象局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合作协议》重要补充内容予以推进。

12月14-16日,广东省气象学会在河源召开十届五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

12月16日,省气象局召开驻穗媒体气象宣传工作座谈会。

12月20日,省气象局印发《广东省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防雷工程专业资格管理办法(试行)》3个关于防雷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2月21-22日,省气象局召开2011年领导干部“三述”会议。

12月28日,湛江、河源、汕尾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通过验收。

12月29日,广东省气象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职能、人员、经费归并到广东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

12月31日,信宜国家基本气象站成功迁站。

【气候评价】

上年气象概述

——气温接近常年。2011年全省年平均气温21.5℃,与常年持平;其中,北部地区18.7~21.5℃,中南部地区21.5~23.1℃。与常年相比,东部和中部部分地区正常或略高0~1.0℃,其余地区正常或略低0℃~1.0℃。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和3月平均气温异常偏低,11月则异常偏高。

——降水量偏少。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390.5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少22.5%,是1951年以来第5个少雨年份。各地年降水量呈多中心分布:以阳江、徐闻、揭西和英德为中心的4个降水大值区域,降水量在1600~2100毫米之间,东部部分地区和中部偏西地区为750~1200毫米,是全省年雨量最少的区域,其余地区则在1200~1600毫米之间。与常年平均相比,徐闻偏多3成多,西北部和雷州半岛部分地区略少1成左右,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2~5成。年内各月降水量分布异常,除10月、11月偏多外,其余月份正常或者偏少,尤其是1~4月和8月、12月均偏少4成以上。2011年,各地年降水日数在83天(南澳)~156天(连山)之间。

——日照时数偏多。2011年,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1858.3小时,较常年偏多4.4%。全省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沿海和东部地区大于1800小时,西北部局部小于1600小时,其余地区大多在1600~1800小时之间。与常年相比,西南部与番禺、蕉岭、翁源等地略偏少1~13%,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24%。

总体评价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省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3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4.36亿元,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偏好年景。

年内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初台偏早,全年台风灾情轻。201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1个热带气旋生成并编号,较常年平均数少6.3个。全年有3个热带气旋登陆和1个严重影响广东,略少于常年平均数3.8个和1.5个。全年台风灾害无人员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年内热带气旋共造成我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6.2亿元,远小于近5年平均损失(114.5亿元)。初台“沙莉嘉”登陆早:1103号热带风暴“沙莉嘉”于6月11日05时45分在汕头市濠江区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98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广东东部海面和粤东沿海地区出现7~9级大风,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沙莉嘉”为今年登陆我省最早的热带气旋(初台),比常年早17天。“海马”两次登陆,粤西出现灾情:6月23日10时10分,1105号热带风暴“海马”在电白与阳西交界处的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5时50分在湛江吴川沿海地区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6月22~24日粤西、珠三角南部和粤东局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我省阳江、湛江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45亿元。“洛坦”严重影响,沿海狂风暴雨: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于7月29日17时40分在海南文昌龙楼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最低气压980百帕,29~30日湛江、汕尾、惠州、深圳等市县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地区出现雷阵雨。珠江口外海面和粤西沿海出现7~10级大风,徐闻录得最大阵风29米/秒。茂名海洋气象浮标站录得8.6米的最大波高。湛江市直接经济损失达0.49亿元。强台风“纳沙”造成粤西损失重:1117号强台风“纳沙” 于9月29 日14 时30 分在海南文昌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风力14 级(42 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0百帕,21 时15 分在我省徐闻县角尾乡沿海地区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风力12 级(35 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8 百帕,我省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阳春市八甲镇政府录得全省最大雨量311.5毫米的特大暴雨)和风力8~9 级、阵风10~12级的大风天气。沿海地区还出现风暴潮,湛江、茂名等地多处海堤出现险情。粤西大部损失严重,湛江、茂名、阳江3市共21县(市、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2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5.53亿元。

——强对流天气人员伤亡惨重。2011年全省平均雷暴日数55.3天,较常年偏少27%。年内强对流天气主要为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龙卷风、冰雹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1亿元,死亡23人。4月17日,受高空槽、切变线和锋面低槽的共同影响,我省遭遇了近17年最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特点是:①风力极大。佛山顺德区陈村仙涌居委会录得全省最大阵风14级,风速达45.5米/秒(为1994年广东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以来录得的最大瞬时风速),广州南沙横沥镇的最大阵风也达到42.5米/秒(相当于14级),强对流经过的地方及附近多录得8级(17.2/秒)或以上大风。②局地性强。降水、大风、冰雹、雷电主要沿着强雷暴移动路径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17日中午前后佛山市、广州南沙、肇庆市多地先后出现了冰雹天气。雷电监测网显示,这次过程中全省电闪次数达2210次,其中,珠三角地区达1395次。③人员伤亡惨重。过程造成19人死亡,15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0.55亿元。5月1日凌晨,韶关始兴、仁化两县遭受雷雨大风和冰雹袭击等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68亿元。5月2日凌晨,一股龙卷风突袭乳源瑶族自治县,2日18点20分左右,乐昌市坪石镇出现冰雹,造成经济损失795.6万元。5月7日,佛山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导致南海区4死17伤。6月16日傍晚,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胪溪、成田镇西岐村出现龙卷风。

——秋冬春连旱历史罕见。2011年我省降水仅为1390.5毫米,较常年偏少22.5%,是1951年以来第5个少雨年。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4月28日,我省平均降水量为225.6毫米,比常年同期的354毫米偏少61%,为历史同期最少,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4月全省平均降水仅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是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至4月28日,全省轻度以上气象干旱面积率达98.8%,其中韶关、河源、梅州、惠州、茂名、清远、云浮等市为重旱到特旱。严重干旱造成农作物受旱、水库水位下降、珠江咸潮上溯、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林火频发,据统计,截至4月2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25.3万公顷,成灾面积3.9万公顷;截至4月25日,全省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与4月1日相比减少了11.4亿立方米。8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7.4毫米,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6成多,为1951年历史同期第1少,除丰顺、梅县降水略偏多1~2成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1~9成。

——年初寒害重。2011年全省平均年低温日数(日最低气温≤5℃)为12.2天,较常年偏多0.9天。全省最低气温-2.5℃,出现在连山。其中,1~3月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7.3千公顷,成灾30.16千公顷,绝收2.2千公顷。1月为历史同期最冷,其主要特点是:①平均气温低。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9.6℃,较常年同期偏低3.5℃,是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有50个县(市)破(或平)当地同期最低历史记录。②低温时间长:全省平均日平均气温仅为6.2~13.0℃,一半以上站点日平均气温≤10.0℃的天数多达14天;全省各站极端最低气温均低于5.0℃。③阴雨天数多,日照时数偏少。1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100.9小时,较常年偏少2成,雷州半岛以及西北部地区偏少3~7成。④北部多次出现冰(霜)冻。集中出现在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北部、粤西北部及珠江三角洲北部。这次过程造成农作物受灾、粤北交通受阻,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12月冷空气频繁,4度受冷空气影响,其中11~12日以及25~26日出现大范围霜(冰)冻,25日早晨有42个县(市)出现5℃以下低温天气,其中9个县(市)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连山出现今年我省最低气温-2.5℃,中北部有27个县(市)出现霜(冰)冻天气。

——暴雨频次少、强度弱,时间分布异常。2011年暴雨具有“频次少、强度弱,时间分布异常”的特点:全省86个站共出现暴雨及以上级别降水464次,较常年偏少176次,暴雨频次为1951年以来第8少。各地最大日雨量在61.5~361.0毫米之间,其中有43个县(市)没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有60个县(市)小于其多年平均最大日雨量。暴雨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6.85亿元,死亡6人。开汛偏迟。5月3日我省开汛,较常年(4月9日)偏晚24天。5月上旬,我省出现较大范围连续性降水过程,尤其中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其中,8日强降雨造成清远和韶关17.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596亿元,2人失踪。“龙舟水”雨量历史第4少。“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17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4毫米(偏少41.7 %),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4少。期间全省86个站仅出现暴雨以上级别降水60次,是1951年以来同期第4少。新丰、连平、龙门、和平、始兴、乳源、曲江、雷州和南雄9个县(市)为历史同期最少。5月21~22日,全省自西向东出现降水过程,南部沿海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出现短时雷雨大风。6月15~17日,粤东、珠江三角洲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期间有16个县(市)记录到暴雨以上降水,陆丰16日降260.2毫米的特大暴雨。据统计,强降雨造成粤东的揭阳、汕尾、潮州、汕头市共10县60个乡镇22.6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6月下旬至7月暴雨频密。6月28~30日,粤东北和中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32个县(市)出现暴雨以上降水47次,29日阳江降雨量361毫米,是2011年全省最大日雨量。据统计,这次过程造成29.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3亿元。7月8~14日我省各地持续出现雷雨天气,部分市县还伴有短时7~9级雷雨大风和强降水,引发泥石流以及城市水浸,致使2人雷击死亡。15~18日,全省雨势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市县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主要强降水出现在珠江三角洲、粤东和雷州半岛,造成梅州、廉江、广州以及湛江市等地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3人雷击死亡。秋季暴雨连场。10月12~14日我省中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该过程有“持续时间长、局地雨强大、出现季节晚”的特点,紫金、花都、龙川、翁源、番禺和顺德6个县(市)降大暴雨,另有29个县(市)降暴雨;紫金、番禺、花都、龙川、翁源、从化和顺德7个县(市)创当地10月历史最大日雨量记录。广州大学城自动站14日00时录得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85.3毫米,广州市气象台13日16时起先后发布了暴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是2000年以来首次在国庆后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1月7~10日和17~19日我省大部出现大到暴雨降水过程。全省42个县(市)出现暴雨以上降水50次,18日潮阳和惠来分别出现113.0毫米和131.4毫米的大暴雨。惠来、惠东、龙川、龙门、海丰和平远6个县(市)创当地区11月历史最大日雨量记录。

——高温日数多。2011年全省年平均高温日数23.8天,较常年偏多10.5天,是1951年以年第7多。高温日数较多的区域主要位于粤东北、粤西偏北及粤北偏西、珠三角局部地区,其中粤东北地区年高温日数普遍超过40天,梅县高温日数64天,为全省最多。但年极端最高气温仅达到38.7℃(7月25日始兴),与去年同列近10年最低值。主要的高温天气过程发生在盛夏的7月和8月。7月上旬和下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我省出现2次高温天气过程,8日高温天气覆盖全省54个县(市),梅县、始兴、南雄、大浦等县(市)日最高气温≥37℃;22~28日全省近9成的县(市)出现高温天气,40个县(市)日最高气温≥37℃,始兴、阳山、花都、南海、大浦、丰顺、梅县等县市最高气温达38℃或以上,始兴录得年内全省最高气温38.7℃。8月,受副高进退频繁和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影响,我省呈现出高温天气不断但是持续时间不长的特点,其中3日57个县(市)出现高温,16日44县(市)出现最高气温, 29、30日高温范围超过50个县(市)。

——灰霾偏轻。2011年全省平均灰霾日数45天,比去年减少6天,为近10年来同期第3少的年份。从地域分布看,全省年灰霾日数少于30天的有39个县(市),超过30天的有47个县(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西北地区及粤东局部,其中部分县(市)甚至超过100天。珠三角9市平均灰霾日数69.2天,比2010年的90.9天显著下降,降幅达到24%。

【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 为公众发布气象服务短信约60亿人次,其中应急、预警短信超过10亿人次;“广东天气”网站访问量约1.1亿次,“广东气象”网站访问量约300万次,“广东气象无线网”访问量约800万次,各市气象服务网页访问量约3761万次,全省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近700万人次;每天有3000万人次收看电视天气预报预警节目。开展了首次“回南天”预报服务。针对日本核泄漏和食盐抢购事件,及时发布辟谣信息6100万人次。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的气象服务满意度在我省40个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中排名第4。

决策气象服务 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重大气象信息快(专)报》等决策参考材料4023份;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509次,其中Ⅱ级以上响应51次。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我省气象工作达27次,其中汪洋书记批示5次,为历年最多。

专项气象服务 为湛江中科炼化等3个国家重特大型工程项目和梅州核电等12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展了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佛山市局开展了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

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 共为20多个部门、74项重大活动提供了周到服务。以精彩的天气预报、天气监测、个性服务、专项服务、公众服务、气象合作、服务团队和气象宣传保障了大运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充分肯定了大运会气象服务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 针对秋冬春连旱实施人工增雨抗旱减灾,共实施火箭增雨作业102次,发射增雨火箭456枚;飞机增雨作业25架次,飞行作业65小时,增加降雨量约14亿立方米。

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实现了村村有信息员的目标,在2630个行政村安装了气象信息显示屏,建设了省、市、县三级显示屏管理系统。茂名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为南海作业船只提供实时海洋气象信息,全年无一艘渔船因风灾沉没。落实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气象部分的资金。建设了干旱、寒害监测预警等为农服务系统,试点开展了“柑橘、对虾、茶叶、鲜花”等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以“六有”标准建设韶关“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项目,被韶关市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肇庆市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全覆盖。揭阳市依托农村有线广播实现气象信息村村通。英德市实现村村有气象信息显示屏。

【气象业务与现代化建设】

气象业务工作质量 各项业务考核全部达标,主要业务质量得到提高。晴雨预报准确率为86.2%,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77.3%和89.8%;台风路径预报24、48小时误差分别为119公里和199公里;雷雨大风天气预警提前时间由49分钟提高到61分钟。地面气象测报错情率下降千份之0.01;高空气象测报综合评分提高百分之0.55;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提高百分之0.28;国家级自动站数据可用性提高百分之0.01;农气气象测报错情率下降千份之0.008。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10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粤府〔2011〕130号),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整合各方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明确发布机构。联合省政府应急办创办广东应急气象频道,被中国气象局评为2011年创新工作奖。全省21个市气象部门开通了“气象微博”服务公众,“广东天气”进入我国官方微博影响力风云榜(新浪网)前30名。组建了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筹建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0~2020年)编制工作方案》(粤气〔2011〕18号),基本完成试点县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及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综合观测系统建设 完成了“十二五”我省闪电定位、风廓线雷达、能见度、梯度塔等观测系统优化布局规划。建成了6个海岛自动气象站、5个海洋石油平台自动气象站、2个远洋船舶气象自动站,海洋有效观测范围拓展到岸外200公里以上。新建成了5部风廓线雷达、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移动天气雷达、5个土壤水分观测站,气象探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本省及周边各省实时气象信息共享。开展了省级空间天气业务工作,顺利完成卫星地面站B站区(天鹿湖站区)业务楼、电站、部分辅助设施基础建设,完成8号、10号、12号三个极轨和20号一个静止天线塔基的建设任务,风云-2号03批、风云-3号02批气象卫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国家试点业务 现代天气业务、现代气候业务、华南区域精细化数值预报、省际数据共享、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暴雨洪涝灾害气象风险评估及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和气象频道本地化节目插播等八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开始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提供数值预报产品在线服务,泰国计划引进我省定量估测降水预报技术。

气象事业规划 省发改委和省气象局首次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一个中心”和“四大工程”的重点任务。全省有12个地级市以政府专项规划或与发改部门联合的方式印发了当地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气候与气候变化】 积极服务广东低碳试点省建设。参与编制了《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开展了海平面上升对广东经济社会影响和适应气候变化评估研究,承担了广东省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了广东省温室气体监测项目。出版了《华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牵头组建了国家发改委适应气候变化广东省专家库。

【科研教育】 省科技厅批准在省气象局成立“广东省灾害性天气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新组建了台风预报、气候变化和大气成分等3个创新团队。与7个外部门科研团队共享茂名博贺海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与清华大学、华为公司等多个团队共享从化雷电野外试验基地。获得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科技部行业专项。在国内外发表SCI论文2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2篇。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广东气象》被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大探中心研制成功舒适度测量仪。

【开放与交流】 全年共组织15批30人次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培训。加强与WMO多国别代表团、香港天文台岑智明台长等来访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气象技术。粤港澳气象合作纳入政府合作框架内,联合开通了大珠三角洲气象服务网。定期召开粤港澳业务和科技交流会议,在多普勒雷达、高空探测、GPS水汽资料的交换共享以及区域内短时临近预报(SWAN)及数值预报模式(GRAPES)等方面开展了三方合作。继续加强与省经信委、建设、农业、水利、卫生、交通、环保、安监、电力、林业等多部门合作。与省政府应急办、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签订了《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共建“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共同完成广东应急气象频道全省开路播出。与省民政厅签署了《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合作协议》,共同做好灾前防御、灾中救援、灾后重建等工作。

【气象法规建设与社会管理】 省政府和省人大启动《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东省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规定》立法程序。颁布《广东省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防雷工程专业资格管理办法(试行)》3个关于防雷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肇庆、潮州等市政府相继出台进一步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人事与人才】 新增4名(邓雪娇、黄健、林爱兰、伍红雨)正研级高工,总人数达到22名。1名预报专家(伍志方)入选全国首席预报员,1名专家(吴兑)入选南粤百名杰出人才候选人。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全国考核评估。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做到“逢进必考”。全年举办了20期共2300人次参加的各类培训班。

【气象科技服务】 召开全省依法行政和防雷减灾工作会议,推动了我省防雷减灾事业依法发展、有序发展、规范发展、快速发展。全年共为楼房、厂房等建筑物和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开展了10975宗防雷装置跟踪检查、30607宗年度检测和1532宗雷击风险评估。

【基层气象工作】 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分头赴基层气象机构开展大规模综合调研,总结出“需求不小、责任不轻、能力不足、人手不够、经费不保”等5个制约基层气象机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改革发展指导性意见,并在江门、韶关市气象部门开展了改革试点。完成对口支援新疆、西藏、藏区四省、艰苦台站任务,拨付资金510万元,支持“双到”扶贫连山太保镇山口村300万元。

【区域中心工作】 召开了华南区域中心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加强南海综合气象观测、联合开展海洋预报与科研工作、加强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和增进区域合作等重点任务。建立两广珠江流域、北部湾、北江、东江及粤东闽西南五大区域天气联防。设立区域中心科技专项经费,联合开展区域数值预报、南海海洋监测预警预报、琼州海峡保障系统等4个项目研发。召开了华南前汛期预报技术、热带气候动力学、多普勒雷达、老干部工作等会议和培训。组织华南区域预报竞赛选手集训。

【廉政建设】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编制了《广东省气象局廉能风险管理操作手册(试行)》,牵头编制了《全国气象部门风险防控操作手册》有关社会管理和科技服务两大类模板共16个事项。完成公务用车、小金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治理工作。严肃查处了涉及博腾公司违法事件有关责任人。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优质服务“建设幸福广东”、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三项行动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局进行了宣传报道。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1个基层党组织和3名党员、党务工作者获得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云浮市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气象服务中心、惠州市局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云浮市局、廉江市局和兴宁市局被评为2009—2010年度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

【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 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广东作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省的决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对气象工作的实际需求,思考谋划广东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工作思路。

——促成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推进现代化试点工作。

——组织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赴华东调研,协调由省委政研室牵头起草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出台气象现代化政策提供依据。

——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36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