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丹:广东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记者招待会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罗斌豪 摄
19日的201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闭门会议结束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与BP公司董事长思文凯、马士基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韩明森、丸红株式会社会长朝田照男、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西门子公司管委会成员博乐仁等顾问代表一起召开记者招待会,介绍会议情况和成果。
朱小丹首先简要向媒体介绍了20位顾问所提到的意见建议,表示此次国际咨询会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拓宽了双方合作空间,而且进一步坚定了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广东将这些意见建议作为广东今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参考。随后,朱小丹与5位顾问代表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 谢思佳 黄颖川 吴哲 肖文舸
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
变传统制造为智能制造
南方日报:回归制造业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发展主题,广东也正经历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过程,把这一进程放置到全球视野,还有哪些难题是广东需要努力克服的,国际顾问又给出了什么建议?
朱小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支撑了广东长期居于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省的地位。目前,广东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是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推进“制造业回归”行动,另一方面是来自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低成本竞争的挑战。同时,成本要素价格普遍上升、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土地资源和环境要素日益趋紧等,也成为广东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应该说,广东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特别是刚才讲到的双重挑战,推进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基础、补短板、攻高端,着力破解产业核心技术缺乏、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完善、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不完善等主要难题。为此,广东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实施广东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规划,着力推进制造业自主创新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制造业智能化,加快制造业转型步伐,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变传统制造为智能制造,建设制造业强省。
在这次国际咨询会上,各位顾问对广东制造业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二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四是注重创新环境营造。顾问们所提的建议都非常契合当前国际化潮流和广东发展实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将在今后制造业强省建设中认真吸纳采用,转化为工作方案、工作举措和相关政策,加快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
最需要坚持推动经济
转型升级的战略定力
南方日报:这么多年来,广东省一直在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您认为当前广东的转型升级处于什么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广东省在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战略将扮演什么作用、着力点在哪?
朱小丹: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广东发展的主旋律。广东较早进入新常态,也较早启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广东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稳定,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增长质量和效益都呈现出上升曲线,应该说,广东经济抗击周期性波动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但转型升级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现在仍然处在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最需要坚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定力。
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发展动力转换,从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广东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推进创新发展,我们将把握三个主要着力点。
第一是抓基础,就是加快建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这包括具有强大集聚辐射能力的国家级和区域性重大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体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服务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孵化育成体系和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将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鲜明广东特点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是抓关键,就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这要靠全面深化创新领域改革。我们将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在政府职能转变、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科技产业金融相结合、促进开放创新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力争率先建立与经济转型发展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产业中高端发展相融合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是抓根本。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在人才。我们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更多创新人才,以人才高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