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装电梯“明星楼”回访:又有业主参与使用

15.06.2015  09:49
广州加装电梯“明星楼”回访:又有业主参与使用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资金难出审批繁琐意见不一,广州旧楼加装电梯真是这么难?

■统筹:新快报记者 廖颖谊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卢佳 张若然 谢源源 邓毅富 魏星 方阳麟

■摄影:新快报记者 祝贺

■制图:廖木兴

广州市有加装电梯需求的既有多层住宅多达5万多栋,早在1999年,广州市旧楼加装电梯工作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十多年过去,旧楼加装电梯的工作一直进展缓慢。根据媒体报道,十多年来,全广州成功加装电梯不超过1500台。去年,旧楼加装电梯被市民票选为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而近期广州市不动产协会发布旧楼加装电梯研究方案,更令加装电梯一事再度引起广泛关注。资金难出、审批繁琐、利益冲突……旧楼加装电梯,真的这么难吗?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几栋曾因加装电梯而引起广泛关注的“明星楼”,发现它们在经历了协商、投诉、诉讼后,都成功加装了电梯,而且用得好好的。

●海珠区江南西路紫山大街11号楼

有业主扩大窗户增加采光

用了两年时间获得全体业主同意,又历经4年报建,海珠区江南西路紫山大街11号楼终于在2009年建成了电梯,成为广州市首个不依靠主管单位或者企业,完全由业主协商、申请加装成功的例子。

住在7楼的李伯是当年电梯筹建组成员之一。令李伯颇自豪的是,热心业主们不仅建成了电梯,还很有先见之明地在每层楼预留了电梯口。“去年年底就有三楼和五楼各一户业主新参与使用。现在只剩下二楼和四楼还没人使用,如果以后他们有需要,随时打通就可以”。

李伯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年底那两户业主表示想参与使用时,其他业主曾讨论过如何补交费。“有人说隔了这么多年,除了按标准补交集资费之外还要再算利息;可新增的业主说,电梯用了几年,折旧率怎么算?最后街坊们决定忽略这些细节,最重要的是有需求的人能用上电梯。”李伯说,最终那两户业主每户按6年前的标准补交5万元,并承担公摊电费。这笔补交款用作日后的储备基金,“再加上其他余款,现在我们有十一二万元基金,以后大维修或者报废时就能派上用场了”。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增设的电梯是在大楼外侧加建的,与每层楼01房的一侧窗户距离约2米,对其采光和通风有一定影响。有一户业主就将这侧窗户长度扩大了约1米,以增加采光。

●白云区景泰社区云苑直街21号楼

一场官司令工程延迟一年

新快报记者上周走访白云区云苑直街21号楼时,大楼一片平静,可是,在2012年,这里可是“热闹”得很。当年,家住三楼的何氏夫妇是唯一一户反对加装电梯的业主,他们因此被要求加装电梯的业主告上了法庭。

云苑直街17号、19号、21号、23号为一栋住宅楼,分成4个楼梯,一梯两户,除去一楼临街商铺外,住宅一共8层64户。2012年,全体业主协商加装电梯,只有何氏夫妇一户反对,21号的电梯在施工时遭何氏夫妇阻挠,于是,21号梯的其他业主以侵权为由将何氏夫妇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何氏夫妇停止阻止加装电梯等侵权行为。

因为打官司,21号的电梯晚了差不多一年才装成。”小区的保安回忆称,2012年8月诉讼,后来法院判何氏夫妇败诉,2013年21号加装电梯工程重新启动。有住户回忆,尽管延误一年,但是工程预算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住户没有再摊派钱,除了何氏夫妇,多数业主觉得那一年时间“终于熬过来了”。

新快报记者本想走访21号楼三楼业主,但当事人的屋内无人应门。

●越秀区应元路省轻工设计院宿舍楼

靠换位思考几天解决争议

去年9月,广州越秀区应元路仁寿街5号、7号和9号三幢八层的广东省轻工设计院宿舍楼加装电梯,结果遭到对面颐秀华庭的业主反对,认为施工占用了公用地方,经过街道与居委会调解,施工得以继续进行,并于今年3月份完工。

上周,新快报记者回访现场,看到70多岁的谢伯在楼下花圃中除草、摘枯枝,他是这次加装电梯的带头人,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坦言很困难。他对于加装电梯工程遭到颐秀华庭部分业主反对尤其不忿,认为是在自己楼盘的红线之内施工。“说我们打扰了他们,他们又不想想当初对面是平地,建楼后挡住了我们的阳光,施工时也吵了我们很久。”他说。

新快报记者看到,两幢楼相距十米左右。记者了解到,20多层的颐秀华庭建于2008年,而广东省轻工设计院宿舍楼建于1988年。洪桥街道洪庆坊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施工脚手架确实占用了部分公共地方,被颐秀华庭业主投诉,但在街道与居委会的调解下,很快得到解决,几天后复工。“大家都在同一个社区生活,彼此多些换位思考,多些体谅吧。

而颐秀华庭一名当初出面投诉的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广东省轻工设计院宿舍楼加装电梯的半年的确令颐秀华庭业主有些不便,但考虑到老人们加装电梯不容易,后来就不再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