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中村”里建起了众创空间
金羊网记者 刘云 李雯洁
2016年,天河区GDP超过3800亿元,增长9%,总量占广州市19.4%,占广东省4.8%。而这一次,也是天河区自2007年开始连续十年领跑11区GDP总量,并且连续两年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综观全国三大科技强区,天河以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27.7亿元,超越北京市海淀区和深圳市南山区,位列榜首。
为什么在工业、商贸业、房地产业等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天河区还可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这连续十年领跑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活力“秘诀”?带着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天河,寻找答案。
布 局
提前在最具创新潜力产业发力
在天河区提供的2016年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组表上,羊城晚报记者看到:因为科技、金融和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在GDP构成上的占比变化,天河区GDP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
一边是旧动能的快速下跌。2012-2016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从12.2%下降到5.4%,商品销售总额增速从28.9%降到0.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从15.2%变为-2%。另一边是新动能的快速增长。科技产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2012年的8%上升至15.3%,所占GDP比例从2012年的4.6%增长至2016年的7.3%。金融业企业数量增速从2012年的7%上升至2016年的22.5%,所占GDP比例从2012年的35.9%增长至2016年的47.4%。
在许多地方政府较为注重的两项指标上,天河区的数据也许并不“给力”。比如,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仅4.2%。可在科技创新数据上,天河区又做得如此漂亮。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而科技创新是这一改革目标中最需要突破的短板。在分析了GDP构成后,天河区着力推进了软件业、现代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等科技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它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确更大。”天河区的负责人说。
记者发现,天河区连续十年领跑广州各区GDP和提前布局还有关系。说是提前,却也只超前近两年。可为什么仅提前近两年,新产能就可以发展得如此之快呢?答案在于天河区选取的科技产业,多数以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为主,而以软件带动型的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研发期极短,孵化期极短。如此摸得准脉、措施得力,加之提前布局的做法,让天河区有了今天的成绩单。
平 台
城中村打造众创空间集聚创新要素
不久前,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天河调研时专门提出:天河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当好推进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相对其他地方而言,天河的确拥有不少拉动GDP的科技创新要素,但关键之处在于天河用好了它们。
众所周知,创新需要平台来催化。天河看准了一点:对一个区而言,花几十个亿搞基础研究不太现实,但投入几千万搭好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却是用好创新要素的好抓手。
为了让能撬动“中国新经济杠杆”的不同创客团队们能找到成长的合适去处,天河区想出了一个独特办法:在城中村开辟众创空间。他们说,对创客那些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务实想法,“我们愿意一起冒险”。
天河区有25条城中村,可提供的集体物业总规模达过千万平方米,超过整个珠江新城写字楼的总量。那些被高昂写字楼租金挡在创业大门外的创客们,在城中村集体物业变身出来的众创空间里,找到了壮大之路。
坐落于广州市中山大道中379号的“联合社区(东区)”,是广州市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名下的村集体物业,旧称为“大创工业园”。2014年10月,这个由电缆制造企业简易厂区改造而成的围合式低密度办公园区正式开园。两年时间,吸引了众多“互联网+”相关行业,入驻率近90%。如今,黑格智能科技、玄同量化投资、广州骏豪宏风网络科技、广州勤上光电股份等高成长科技企业,为园区带来接近20亿元的年营业额。
这个将“村集体物业改造成众创空间”的做法,带来多赢的结果——
结合了“双创”的微改造,将改造前每平方米25-35元不等的租金,提升至改造后每平方米60-100元不等的价格,涨幅达二至四倍。租金涨了,村民集体分红上去了,生活满意度大大提高了,社会和谐度也上升了。
结合了综合治理的微改造,让车陂、石牌、岑村、棠下等难啃的“硬骨头”,摘掉了“最难治理”的黑帽子。不仅遮天蔽日的“蜘蛛网”不复存在,还迎来了高素质的以创客为主的租客人群。
“未来两年,我们希望将村里的众创空间从目前的111万平方米增加到300万-400万平方米。假如改造成功,这也是探索中国‘城中村’基层治理结构模式转变的一个重大创新。”天河区一位负责人说。
展望
这里不仅产生GDP还将产生知识经济
不可否认,当前广州发展正处于难得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各区正在形成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那么,连续十年领跑广州各区GDP总量的天河区,又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向高端高质高新方向发展方面,做哪些布局和筹谋呢?
刘璐是华南农业大学研二的学生,她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轻轻松松就可以看到天河区发布在校级网站上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区内任何一家创新创业平台的名称、联系人和二维码。而关于高校科研成果转换奖励的措施也一清二楚。
这样便捷的服务,是天河区正积极摸索产学研融合这一全国性难题而想到的解决办法之一。
采访中,羊城晚报记者还了解到一个消息:天河已向市里申请从约14平方公里的广氮-奥体项目地块中,拿出2平方公里,用作价格较低的产业用地。这是为什么呢?天河区一位负责人解释道,就是要给足科技设计产业空间,“假如透支了土地的价值,将来高新技术企业进驻的成本就增大,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
这样看起来有点“傻”的事,天河还打算多做一件。
在珠江新城、第二中央CBD、天河智慧产业园构成的天河区经济发展“黄金铁三角”的一角,天河拟将逐渐降低第二中央CBD的进入门槛,改变原来只吸纳金融总部的想法,向各类总部企业抛出橄榄枝,这里将建成综合性的总部商务区。只要是集约的、创新的、快速增长的总部,都可以来。
根据市场需求,来创新产品;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来减少成本,适应市场的需求。创新,不断地创新,务实地去创新,是记者在天河区读出来的经验之谈。以该区制定的创新扶持政策为例,2014年政策只对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2015年就改为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还有生物工程,2017年又将改为文化创意产业、智库。未来,这片土地不仅会产生GDP,还将产生知识经济。
“为什么?因为经济发展太快了。政策只有依据市场需求而变,才能以创新保持经济活力生生不息。天河能够领跑全市GDP的核心,一句话总结就是有不断创新和包容进取的心态。”这位负责人说:“依据2017年一二月份的经济指标情况,天河区今年的GDP依然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