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拥堵“祸首”或非外地车 八大交通黑点逐个数
■天河路石牌桥路段,汽车一辆接一辆排队前行。
■前日傍晚,黄埔大道中车龙排队进入隧道。
■策划:林波 陈琦钿 陈昆仑
■采写:新快报记者 牟晓翼 董芳 罗仕 李佳文 张亮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彪
“十问”广州限外
我们先把时光倒回到3年前的“昨晚”:2012年6月30日晚9时,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从2012年7月1日零时,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适度调控管理。
再看“邻居”深圳:2014年初,深圳官员在公开场合表示,深圳若限牌,不会搞突击。但2014年12月29日傍晚6时,就在大多数市民正在下班回家路上时,深圳突然宣布限牌,并同步封停所有4S店禁止抢购,同时宣布限外令,这明显是吸取了广州尚留有一夜空间的“教训”。
值此广州限牌3周年之际,前期有市属各媒体的密集“吹风”,后期人大调研和交通部门回应的“巧合”,虽然有陈副市长的回应抚平波澜,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已然浮现面前。
第1问 交通拥堵是否到了“限外”的地步?
2013年,陈建华市长曾说:“不到非常拥堵的时候,广州不会限外。”时任广州市交委主任的冼伟雄随后作了解读:“我所理解的‘非常拥堵’,是运行速度低于国际警戒线,即时速低于每小时25公里。”此后,这一数据就被拿来作为广州实施“限外”的前提条件。
广州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指数确实在缓慢上升之中。6月28日,全天拥堵指数为6.6,均速29.53公里/小时;早高峰为5.42,均速28.44公里/小时;晚高峰拥堵指数高达7.9,均速25.33公里/小时。如果仅看全天拥堵指数,距离25公里/小时的警戒线尚有4公里/小时的差距。
第2问 外地车真是外地人在开吗?
目前,没有任何数据可以显示,广州市内的外地车车主身份籍贯是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不少是受限牌令引起的购车成本上升拖累,既摇不到号也没有多余预算竞价,但却有急切的用车刚需的广州本地市民。有人认为,限外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治理拥堵,真正实现严控每年12万辆的小汽车增量。
那些长期本地化使用的非本市籍机动车怎么办?
第3问 外地车占比能否直接反映拥堵问题?
根据广州市交委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的外地车数量逐年上升。对中心城区15条主干道外地车的车流量占比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6月是5.9%,2013年11月上升为9.4%,2014年11月为11.2%,今年5月则升至13.3%,呈现激增势头。目前在广州行驶的外地牌照车辆中,深圳牌和佛山牌各占三成,其他牌照外地车占四成。
根据交警的卡口数据,目前在广州中心城区每月行驶5天以上的外地牌照车辆有28万辆,每月行驶8天以上的有17万辆。
乍看上去,数字似乎显得特别庞大。但如果与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240万辆左右相比,外地车数量还是很少。如何证明它们就是拥堵的原因?
第4问 外地专车对交通影响有多大?
目前在广州市区运营的专车,主要集中在优步和滴滴两家公司旗下,但优步并不允许非本市籍号牌专车在本市运营,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外地号牌专车的情况。而滴滴没有公布过旗下外地号牌的专车数目,新快报记者调查,今年4月滴滴广州在册司机超过8000人,但是到了今年5月,滴滴广州在册司机超过1.5万人。不过,即便1.5万专车全部为外地车牌,他们对交通造成的影响能有多大?这是交通部门需要调研和释疑的事情。
而记者昨日在岗顶、珠江新城、五羊新城、番禺祈福新邨门口附近,均打开滴滴快车叫车软件观察周边快车司机的车牌号,外地车和本地车的对比平均为1比13,即14辆专车中,只有一辆外地车。
第5问 交通黑点自身硬伤对拥堵影响几何?
新快报记者列举了市区常见诸报端的8大黑点(详见下文),以及所有官方公布和媒体调查所发现的形成原因,发现黑点多数形成的原因,是车道数目少、车道窄、周边政商环境密集、交会点太多等等,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的问题。而外地车数量增多这一最近才被媒体开始反复报道的原因,放在交通拥堵黑点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缺乏实际论证。
第6问 停车费涨价宣告失败?
正准备出台的“咪表收费调整方案一”和“方案二”草案,本已走到箭在弦上的阶段,但却忽然没了动静,坊间普遍猜测,这与近期纪委通报的咪表停车收费引发的窝案有关。窝案的曝光,将对目前正在研究的交通拥堵费等治堵相关措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这并不是要实施限外来达到治堵目的的唯一理由。广州停车费上涨一段时间以来,交通拥堵指数并未见明显下降,反而有所上涨,说明停车费上涨的调控手段并未见效。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民私家车出行的刚性需求,并未被停车费上涨所撼动;二是违法乱停放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尤其是内街内巷等缺乏监控措施地段,成为规避停车费上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