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广州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6.6件
大洋网讯 4月26日上午,广州市新闻办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力介绍,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广州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5.8件)的3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不断推出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宣传培训,培育服务业态,科新创业氛围浓郁,知识产权创造数量高速增长、创造质量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累计申请专利85万件,年均增长34.8%;专利授权45.9万件,年均增长31.4%。截至2020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5.8件)的3倍。累计申请商标18.5万件,年均增长27%;至2020年末,全市拥有注册商标151.4万件,中国驰名商标14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地理标志商标12件,有效期内广东省名牌产品超700个。至2020年末,全市作品著作权登记量达45.6万件,年均增长15%。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专利奖307项,其中中国专利奖金奖4项,广东专利奖金奖29项。获评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湾高赛)金奖、优秀奖等15项,2020年获奖数居全省第一。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市财政投入专项经费7亿多元,全面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国家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工作机构落户广州。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是全国唯一国家级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其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广州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十三五”时期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160亿元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积极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广州市投入财政资金近2亿元,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设立了4000万元的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创新推出政府、银行、保险和评估机构共同分担风险的质押融资广州模式;组建了6亿元的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投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行全国首单纯专利资产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160亿元,商标质押融资6.7亿元。创新推出知识产权保险产品18类,企业投保金额计2亿元,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5173家企业有效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3000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达到188家,占全省的40%;执业专利代理师超过1000人。
“十三五”时期,广州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1.1万件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3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之一,对广东省内(除深圳市)相关案件实行“跨区域管辖”。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是华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专业仲裁机构,为当事人公正、及时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广州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全国领先,新冠疫情期间创新推出“线上受理、线上比对、视频连线、快速处理”的在线展会知识产权投诉处理方式,成为广州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信用+监管”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全市39个部门共同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目前,广州市拥有知识产权调解机构62家、仲裁机构5家、快速维权及援助机构28家。“十三五”期间,全市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1.1万件,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近6千件。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专项整治“蓝天”行动中,开出全国首张打击专利代理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罚单。
据介绍,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将制定发布《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价值运用、高效率保护,在全国率先建成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通讯员穗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