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永庆坊“食夜粥”|第四届咏春文化节火热开幕!
咏春拳(西关)
作为荔湾区一个重要的
非遗文化项目,
发源于广府西关十三行,
延续于永庆坊一带,
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6月3日-6月4日,由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区文化馆、永庆坊,岑能咏春传人、岑能之子岑兆伟等策划和组织,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协办的“龙在永庆”第四届咏春文化节,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举行。
当天上午,在精彩的醒狮表演和热烈的锣鼓声中,本届咏春非遗文化节正式开幕了。岑能咏春的历代传人齐聚咏春堂,共同缅怀宗师。少儿演练者为大家现场表演了各式拳法套路,“少年强则国强”声声响亮,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下午的“粥王精英争霸赛”更是将饮食文化与武术文化巧妙结合,大家各施所长、互相PK,练武又尝粥,在欢声笑语的同时很好地宣传了非遗文化。
饮食文化是广府文化之一,其中食夜粥是广东人称呼练武术的代名词,也是代表了一种武术文化。把饮食文化与武术文化巧妙结合,既有武术比赛金牌,也有粥王比艺金牌,节目十分新颖精彩,咏春拳传人与粥王,各自施展绝艺,互相pK,练武又尝粥,有趣生动地宣传推广了非遗文化。这也是岑兆伟非遗文创的尝试之一,对推动非遗传统文化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流行在广东、福建一带。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其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擅发寸劲。和其他功夫拳法不同,咏春拳不单纯追求肌肉力量,反而是一种讲究“聪明”的拳法,更讲究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身体的协调性。20世纪30年代,岑能师承霍保全、冯少青一脉,师从阮奇山、张保、韦玉笙等咏春宗师,成为咏春拳的第六代传人;后岑能在西关授课,传播涵盖了珠三角及港澳等地域,为咏春拳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岑能咏春传承人岑兆伟回归西关,在永庆坊创立了广州岑能咏春拳传承基地;2019年,咏春拳(西关)成功申报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广州咏春拳重要的文化符号。此后,咏春拳文化便一直在永庆坊内生根发展,一年一度的咏春文化节,更是让一众咏春拳爱好者集结于此。
岑师傅向记者表示,作为咏春(西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有责任将前人留下的好东西发扬出去。除了在永庆坊举办非遗咏春文化节,未来还会走出永庆坊,进入老街老巷,与街坊分享练武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大众更了解非遗文化。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馆长谢德明赞称:“西关咏春传承人用他们的腰马功夫,续写着中华文化的精彩。”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