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使命 努力建设“农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人民网广州4月23日电(李士燕) 每年的4月23日,对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既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的诞辰日,也是学校90周年的校庆日。这所1927年建立的为纪念廖仲恺并以先生名字命名的高校,不仅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纪念大学之一,也因为肩负着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伉俪的寄望而备受瞩目。今年,恰逢该校90周年校庆,为了解这所以“注重实践,扶助农工”为办学宗旨的学校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本网专访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
宋垚臻主持校庆90周年庆祝大会。 胡苇杭 摄
发扬仲恺精神 传承农工特色
4月的花城,春意盎然。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处处弥漫着校庆的喜庆气氛。与本网记者行走在校园间,这位在学校工作过多年的教育管理者,在介绍学校的发展时,很自然地提及到了历史使命与历史担当。
“首先是仲恺精神的发扬,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宋垚臻指出,90年来,廖仲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务实精神一直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始终。继承与弘扬廖仲恺爱国主义精神,既是学校神圣的历史责任,又是学校办学的传统优势。学校创办之初,首任校长何香凝就希望通过发展教育实现廖仲恺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90年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如今,廖仲恺、何香凝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90年来仲恺人爱国爱农的政治品质、勤慎耐劳的人格品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已经凝炼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精神,代代相传。
“其次是‘农工特色’。作为首任校长的何香凝,将学校定位为农工学校,‘冀养成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供国家建设之用’,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定位。”宋垚臻介绍,基于农工学校的定位,何香凝还提出“不骛高深学理,而注重实验”的办学理念,旨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90年来,学校大批毕业生扎根基层、踏实肯干,为推动广东农业科技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顺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将办学思想凝练为“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八字校训,由“注重实验”发展为“注重实践”,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使命,据宋垚臻介绍,根据广东现代农业的发展实际,目前学校的本科专业已基本涵盖了广东“三农”发展对学科专业的需求;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构建了融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面向基层创业创新,绝大部分毕业生扎根基层,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服务基层的才干。“比如,在粤东北的基层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就大量活跃着我们的校友,他们将是区域协调发展中重要的生力军。”谈及此,宋垚臻颇为自豪地说。
办高水平大学完成“华丽变身”
90年,弹指一挥间。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却用它华丽的变身彰显岁月的痕迹。办学之初,何香凝倾其一年画作拍卖所得的约10万大洋用于办学,仍是入不敷出;校园只有280多亩,只能招收几百名学生。90年过去了,如今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每年的科研经费就达8000多万;2010年后学校白云校区投入使用,一期建成的校园可容纳15000多名师生,现在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合计21000余人。学校从区域性学校发展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实现了由“做大”向“做强”转型的新跨越。
“我们现在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完成白云区校区的全部基础设施,实现扩招目标,为广东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农工人才。”宋垚臻说。
与此同时,在学科建设上,学校与省内其它有“农、工”专业的学校相比,更加侧重围绕广东“三农”事业发展打造学科专业群,实现差异化发展。现在,学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发展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契合度高;在倡导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始终注重引导和发动广大教师投入科教兴农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学校还积极加强科技推广,发展特色农业,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市场支撑,并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为地方政府提供科技、智力和人才支持。不仅如此,学校在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方面也发展迅速,不断创造出新的品牌,形成新的特色。
现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师生正全力以赴冲击一个“小目标”:希望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把学校建成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在我们学校90周年校庆到来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广东的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这对于我们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确立更大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几天,宋垚臻和该校各级领导深入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核心在于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这也正是作为党委书记的宋垚臻这几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他指出,通过学习,学校已经确立了下一步工作的三大抓手:一是借着90周年校庆的东风,举全校之力,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把学校优势进一步凸显、学科强势进一步提升,为广东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快成果转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努力;三是,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扩大学校对外开放的格局。
“我们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作为。”宋垚臻指出,“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在农工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学校所设的专业对他们很有吸引力,这也为我校与这些国家在技术交流、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担供了机会。学校现在就有很多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也是我们的校友,这个无形的纽带让我们在情感上加强了联系。宋垚臻介绍,学校正在对接相关资源,下一步,学校将加快开放的步伐,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让学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叫响。
在海珠校区的南门和北门,分别安放着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两位伟人的塑像,寓意着两位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殚精竭虑的革命先辈永远关注着学校的发展,他们也许想不到,当初的小小的“农工学校”,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