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德国"防洪神器"不适用于中国?造价高
近日,在全国多地暴雨、台风、防汛成为网友关注热点的同时,德国“防洪神器”也成为热词。所谓的德国“防洪神器”,其实是一种装配式的防洪墙,类似的防洪设施在浙江余姚、兰溪等地已有尝试。专家指出,沙袋与防洪墙应用条件各有不同,直接冠以“神器”之名多有不妥。
德国防洪墙虽好但价格太高所谓的德国“防洪神器”德文名为Spundwand,是通常情况下由结构钢制成的防洪墙,记者查询资料发现,Spundwand并非特指防御洪水时临时设置的墙壁,这种墙壁由于具备一定的密封功能,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它可被用于防洪或隔离被污染的土壤。
德国防洪墙其实主要应用于城市防洪,在国内外均是如此,同时这种墙也不是随便就能搭建的“可移动”装置,而是需要混凝土的基座,推广上受客观条件局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所长丁留谦介绍,城市等人口密集处才会使用移动防洪墙,由于组合式挡板断面比较窄,必须有混凝土底座加以固定,而大部分河湖周边的土堤顶面并不具备安装条件。
在城市没有受到洪水威胁时,为了照顾城市景观,防洪板不会被安装上。一旦汛情紧急,可以在墙体之上临时搭建组合式挡板,洪水退后,又可以快速拆卸。据黄海洋介绍,汛情紧急的情况下,最短能在12小时内安装完毕。
丁留谦等水利专家认为移动防洪墙并不是新鲜事物,更称不上所谓神器。“防洪墙的优点就是,组合挡板可以重复使用,组装快捷、便于拆卸,在缺少土料和沙袋的地方比较适用,同时缺点也比较明显,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还需要足够的仓储空间。”
记者查询相关德国贸易公司的报价了解到,钢制防洪墙造价不菲,每平方米售价约为550欧元。考虑到我国大江大河距离很长,全面使用这种防洪墙造价将达天文数字。
即便是在德国,考虑到成本因素,也只在一些大城市例如汉堡常设固定防洪墙,包括科隆等多数德国城镇只是将防洪墙作为一种抗洪的技术手段,在必要时使用从仓库中取出的可移动临时“神器”。记者今年6月在德国水灾最为严重的因河畔辛巴赫镇现场看到,当地人同样在使用沙袋等抗洪装备。
浙江多地尝试“防洪神器”
浙江余姚地势较低,“尼伯特”到来前,姚江边的关键段位上多了半米高、百余米长的矮墙,在洪峰来临的时候能够搭建组合挡板,变身可拆卸式防洪墙。
余姚市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科一科科长张胜军介绍,每块板宽20厘米,厚12厘米,长3米,每三米一组,每组3块横向叠加,加上原有的防汛墙高度,将能够达到4.23米。
据了解,余姚这次使用的组合式挡板产自德国,按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单价、4.6公里长度折合40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计算,总价需要2000万元左右。
“这种防洪墙最大的特点是轻便、占地小。”浙江省钱塘江安全应急中心主任黄海珍说,这种德国“防洪神器”在我国湖南、浙江海盐等地都有厂家进行生产,但目前还没有经受过台风、洪水等大范围实战的检验。
黄海珍表示,这类防洪设施是新型产品,将能成为防洪抗洪设施的有利补充,但目前还缺少列入水利工程的相关参考依据和设计规范。此外,需要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安装管理,因此目前还较难大规模推广使用。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工程师黄海洋表示,目前浙江堤防防洪标准普遍为5至10年一遇,现在建成的堤防普遍为20年一遇。
沙袋“土了点儿”却中外都在用
在网友热议中,沙袋由于经常出现在我国防汛抗洪的救灾现场,在与德国“防洪神器”的比较中,被贴上了中国标签。“其实,不光我们国家抗洪主力装备是沙袋,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丁留谦说,尤其是在应对管涌抢险等严重险情时,中外做法都是一致地使用沙袋,网友眼中的“土办法”却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专家介绍,管涌是堤防溃口的常见原因,处理时必须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此时,用沙袋、充水坝袋、橡胶坝袋等填充行之有效。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明森还提到,我国防洪抗汛主要靠堤防,只有在堤防顶不住、需要临时加高的时候,防洪墙才是解决办法之一。王明森说,现在,人们所使用的沙袋是由聚丙烯塑料制成,这些材料一般可以从纺织品生产商废弃的物料中获得,价格低廉。除此之外,使用沙袋所需要的只有袋子、铲子、人力和沙子,方便易得。
有网友认为,洪水真正来临时,才能看出哪种装备更称得上是“神器”,毕竟实践出真知。也有网友评论,其实重要在于抗洪装备用途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