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线导游林大康:四次进人民大会堂受嘉奖

18.05.2015  13:37
作为一名导游,林大康可以称得上已经走上“人生巅峰”:四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嘉奖,2015年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和全国劳模。

林大康在惠州南湖留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作为一名导游,林大康可以称得上已经走上“人生巅峰”:四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嘉奖,2015年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和“全国劳模”,于不久前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为一名惠州文化的挖掘者和传播者,无论“三面山、四面水”的周边环境,还是“四座城门、五个斗”的古迹,通过他的悉心走访、细致梳理、耐心讲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得以更了解惠州。

如今,他在坚持一线导游工作的同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公益和培育事业,手把手教导的导游学生已有20多名。

给我一个晚上,景区情况倒背如流

做一名合格导游的基本要求是准备充分,记清楚线路、景区资料,生活在惠州这么美好的城市,理应对它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位于南坛附近的环宇国际旅行社二楼办公室,宽不过3米,进深也只有七八米,身材高大魁梧的林大康站立其中,显得很是局促。下了楼,转过一个路口,眼界就为之一宽:丰湖水面碧波荡漾,周边有不少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和市民逗留嬉戏。林大康的神情也更加愉快起来——这是他熟悉的舞台。

祖籍江苏苏州的林大康,生于广东,他与导游这个职业的结缘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高中毕业后,林大康在位于中山南路——如今的步行街上的商业供销系统担任销售员。这期间,有两件事让他开始对导游行业产生兴趣。一是当时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到店里推荐还是新鲜玩意的鸡精,并让他担任推销员,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不错,港商夸他是个销售能手,适合做接待方面的工作。其二,是当时有一名惠州当地导游固定每周六去店里购买梅菜、蜜糖、糯米酒等特产,林大康从他的口中受到导游职业的“启蒙教育”:导游,就是举着旗子带着游客游西湖、登罗浮,吃、住、行、游、玩、购,全都有。“这个不错,很适合我,我本来就很愿意主动找人说话。”林大康这样想着。

于是,从1988年6月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西湖东大门附近,只要有导游带团出现,周边就会有一位身形高大的小伙子在旁边“偷听”——那是林大康在偷师。看多了几次之后,他觉得导游并不难当,这种对职业要求的“轻视”在不久之后让他得到很大的教训。

参加了首次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并取得了资格证之后,林大康于1989年8月正式调入惠州市旅游总公司(现为惠州环宇国际旅行社)。林大康第一次带的是一个香港团。老导游告诉他,用不着紧张,只要做个自我介绍,然后简单介绍下景区情况就可以了。结果,由于当时道路还不如现在通畅和完善,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中,林大康把所有准备的内容讲完,只花了20分钟,随车的领队很不满,游客要求撤换导游。“那是我进单位等来的第一次上路,如果被投诉,以后很可能就此与导游工作绝缘。”林大康向大家恳求,不要给公司打电话,给他一个机会,自己可以一晚上不睡觉,保证第二天可以把景区的情况倒背如流。

按照林大康自己的话说,这件事对他产生“两个激发”:老导游的说法虽不算错,但不符合做一名合格导游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高标准要求自己;生活在惠州这么美好的城市,理应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将空乘服务模式搬到旅游车上

林大康为了当一名称职的导游,决心恶补知识。他会随身揣着本子,在惠城区的大街小巷开始挖掘各种历史文化,同时也不断完善导游技巧和服务。

两个激发”产生的一个最显著变化是,林大康决心恶补导游知识,扩充讲解词内容。送完客人的第二天,他便揣着一个本子,在惠城区的大街小巷开始了自己的挖掘。“我只要没有导游接待任务,就出去转悠,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悉心请教,包括生活习俗、美味佳肴、历史记忆,能聊的都聊了,都记下来,回家再整理。”就这样,林大康骑车走遍了惠州的四门五斗、九街十八巷,归纳出惠州周边“三面山、四面水、八面湖泊、九面江”的自然环境,学会了这里的八种方言,考证出古代四个城门的不同用途:东门出殡葬,西门喝花酒,北门放粮仓,南门卖农具。

除了了解本地风俗,在导游技巧上,林大康也不断追求完美。在一次乘坐飞机时,受到空姐贴心服务的启发,林大康决定将空乘服务模式搬到旅游车上,独创个性化导游服务:无论是航空团、火车团还是大巴团,他都随身背一个箱子,既有雪碧、可乐,也有咖啡、红茶、话梅茶等热饮,还有各种疾病的应急药品。如果是带南方的旅客去北方旅行,他还会带上一小袋大米,一个迷你电饭煲,以防客人不习惯饮食时能随时煮粥应急。

成为首批名导游进课堂专家

在林大康看来,导游不只是带着游客游玩,更是民间交流大使,是传播文化的使者。

高中毕业的林大康,从只会普通话、粤语,到能够随口讲出29种方言,能用日语、俄语与人交流,还自学手语;从惠州的山山水水,到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2年全国“两会”的接待工作,并于不久前以“全国劳模”的身份第四次走入人民大会堂。

这对林大康来说,有着作为全国导游从业人员中罕有获此殊荣的特殊意义,却绝不是事业的终点。作为首批进入名导游进课堂的专家库专家,他现在还肩负着承担为全国各地旅行社和旅游学校培养优秀导游的职责。而他也确实不辱使命:2012年,他带领广东省5名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导游大赛,在总结此前活动时,他发现比赛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情景挑错”,也即播放一段导游服务有数处出现不妥的视频,让选手纠错。经过他手把手辅导,最终广东选手取得包揽前三名的好成绩。

现在,林大康作为全国导游行业的“名导”,经常受到各地邀请到外讲学,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还成立了160多人的惠州市文明旅游志愿队,每逢节假日就会到各景区担任秩序维护员、保洁安全员和道路疏通员等义务工作。然而,一线导游的工作是他始终无法割舍的工作,每个月必须带一个长途团成为他雷打不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