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欲造“一带一路”珠江东岸桥头堡
惠州凭借海港、空港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广东自贸区建设。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3月27日,民航将进入夏秋航季。
在新航季来临之际,复航一年时间的惠州机场也将开通两条全新航线——惠州—西安和惠州—海口。
选择西安,惠州看重的是其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空中交通枢纽的“身份”,而更深层次上的意义,是借助其“承接东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建立惠州与“一带一路”地区的空中通道。
这样的原因解读,不由让人将关注的焦点落在了“一带一路”上。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一带一路”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引发参会代表、委员的热烈响应。
可以预见的是,“一带一路”将为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在此国家战略下,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当下的惠州,正凭借着海港、空港的“双港”优势,找准定位,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广东自贸区建设,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1. 创新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对惠企是个机会
“TCL将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继续将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推动国际化进程。”惠州籍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在全国两会发言时表示,“一带一路”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机会。
在李东生看来,“一带一路”是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60多个沿线国家中,很多都是新兴经济体,会是企业开拓新市场的好地方。
除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今年的两会中,“一带一路”成了多位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
不仅是包括惠州在内的处于“一带一路”沿海核心区域内的企业“闻风而动”,许多内陆省份的企业也期望借新战略的东风“走出去”。
“出海的风向标”是明确的,那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惠州以及惠州的企业该如何有所作为?
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的内涵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用资本输出的方式进入到亚太和欧洲,构建贯穿欧亚大陆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采访中,张燕生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比喻为“爬山”,他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2014年至2049年的新35年”,而针对惠州在“一带一路”的角色和发展定位,张燕生认为,惠州首先要做的是创新模式。
“‘一带一路’是机会,惠州可借助自身优势,创新‘4+X’模式。”张燕生建议,“4”是指惠州可重点加强粤、港、澳、台的合作,“X”指加强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打造“新35年”惠州发展的新优势。
2.搭好开放平台
苦练基本功才能更好“走出去”
无疑,“一带一路”是所有企业“走出去”的新机遇,走向的是风景无限的新天地。
在全国两会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一致的观点是:企业更好地沿“一带一路”走出去,除了需要企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更重要的是“苦练内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在小组发言时表示,此前发生的“到国外买马桶盖”事件,直接暴露出国产产品的质量问题。
因此,中国品牌和中国产品要走向世界,占领海外市场,提升质量是“基本功”。
对于惠州企业和惠州产品如何更好地沿“一带一路”走出去,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胜也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
王胜表示,惠州是一座服务高效的开放之城,近年来,为帮助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惠货网上行”“惠货全国行”“惠货全球行”三大平台,每年都组织企业“走出去”,先后在巴西、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等国举办了多场惠州产品海外展览会,助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如此,也成了惠州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融入全球化步伐的开放平台。
“在2016年惠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惠州再次提出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广东自贸区建设。”王胜透露,在“一带一路”的新战略下,惠州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因为,“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好地请进来!”
王胜说,“走出去”和“请进来”对惠州产业发展来说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惠州期盼更多企业通过“走出去”提升自我,也期盼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团队落户惠州。
3. 依托“双港”优势
打造引领发展的蓝色引擎
事实上,在“一带一路”新战略下,2015年,惠州企业“走出去”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来自惠州市商务局的统计,2015年惠州在境外新设立企业14家,对外投资5846万美元,增长9.2倍,而沿“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
惠州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一类是为圆品牌梦。如TCL运用兼并重组等手段,直接并购国外公司及品牌,迅速形成国际化运营能力,已经初步建立起全球的品牌、渠道和客户体,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类是延伸产业链。2015年,惠州“走出去”企业已从传统的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或办事处,延伸向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等环节发展。
以惠州艺都澳之宝贸易有限公司为例,它是惠州第一个走出去投资农业开发的民营企业,投资数百万美元在澳大利亚租赁土地进行橄榄种植,冷榨生产橄榄油、灌装、销售等农业项目。
当然,企业纷纷“走出去”的背后,还有着惠州依托空港、海港的优势,打造“一带一路”珠江东岸桥头堡的决心。
2015年6月,“时代9”号货轮从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往唐山市唐山港,标志着惠州港——唐山港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的开通是惠州、唐山两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之一,让两地企业享受到“港到港”的直达服务。
如今,惠州首个国际集装箱码头——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全面建成,设计年吞吐能力120万标箱,已开通至台湾、唐山港、盐田港、虎门港等4条航线,惠州港已经成为珠三角港口群中唯一有30万吨级原油深水泊位的港口。
目光移到60多公里外的惠州平潭机场,2015年,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00吨;旅客吞吐量将近达到2014年全国9个新开机场全年总和(19万人次)的2倍,平均航班客座率达到71%,超过省内同类中小机场。
围绕惠州机场复航,惠州提出大力发展空港经济的构想,作为航空产业园的“起步区”,惠州规划3000亩土地用于惠州机场航空产业园的开发,以吸引高附加值、高技术和高时效性的企业进驻。
一个个大项目,带动一条条产业链。放眼惠州,海蓝、天更蓝,随着一批批企业纷纷加快进军海空两港蓝色产业链,惠州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地位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