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用“柔性”机制引高精尖人才 提升原始创新力

07.09.2015  14:17
如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记者日前采访企业、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少人直言关键要靠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

  创新之路要靠人才,有了人才还要有好的环境和平台留住人才。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编者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惠州已经形成了“1+6+N”路线图,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日前,《南方日报·惠州观察》连续推出“惠州创新九问”系列报道,围绕创新平台、专业镇、原始创新能力、孵化链条、集成创新能力、政府扶持、企业技改、云博会、产学研合作等9个方面,发出创新之问。

  “惠州创新九问”系列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热议,并获得了市委书记陈奕威的“点赞”:“发问问到点子上,希望部门重视和落实”。市长麦教猛也对此组报道表示感谢。

  针对“惠州创新九问”系列报道提出的九个问题,《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日前采访了企业市民、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等,邀请他们来作答,形成三个版本的答案。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惠州创新九谏”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惠州是手机“制造大市”,去年生产了2.63亿部手机,占全球1/8,但惠州还不是手机“创造大市”,更多是一些知名品牌手机的代工厂或其零部件的供应商。实现从手机“制造大市”到“创造大市”的转变,关键是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原始创新能力是惠州企业普遍面临的“短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惠州需要补齐这块短板。

  如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记者日前采访企业、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少人直言关键要靠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最看重事业,惠州目前拥有“电、汽、化”三大优势产业,要完善相关产业链,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当然“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也不易,专家建议惠州可以尝试“柔性”引才机制,比如建立短期聘用等灵活方式。

  民间声音

  人才政策更“给力”引进更多“凤凰

  近日,惠州举行了多场企业座谈会。会上,多家企业,不论是大型骨干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比如难以引进“高精尖”人才、人才流失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要靠人才驱动,创新要靠人才引领。对于企业走原始创新之路,人才更是关键。原始创新是“元创新”,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特别是需要一些“高精尖”人才。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强化天线射频能力,正是自主通过掌握了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获得快速成长并在创业板上市。考虑到国内在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基本是空白,2004年硕贝德公司就研发出相关产品。

  能够研发出这些产品,关键靠的是人才。该公司总经办主任安雨轩说,当时的核心人员都有相关的技术基础,以前也从事过天线行业,有丰厚的技术积累,能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早期投入上亿元资金和设备研发,同时和一些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最终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快速成长的硕贝德公司如今也面临着人才瓶颈。该公司董事长朱坤华称,公司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目前碰到到了人才瓶颈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非常缺乏,从引进到培养非常难,还出现一些人才流失的现象。硕贝德公司期望政府出台更多引才政策,营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

  惠州另一家上市企业——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其快速成长的秘诀在于原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创新依靠一批“高精尖”人才作为支撑,亿纬锂能由拥有博士学位的董事长刘金成带领一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还包含国内“两院”院士等资深专家,并和中科院物理所等业界机构深度合作,确保公司始终走在锂电池行业技术前沿的行列。

  惠州市伟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伟华是惠州市管拔尖人才,作为“高精尖”人才,邹伟华深知,企业要走创新之路,关键还是看人才。伟乐科技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等举措来留住人才,因为有了股权,人才跟公司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目前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3,也正是这些人才,让伟乐科技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视听设备及技术提供商。

  惠州实施了“人才双高计划”,出台了不少引育人才的政策,多家受访企业希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同时政策出台后要确保执行到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进行调整等。惠州先进科技公司HR主管熊先生认为,要让政策更加“接地气”,符合惠州产业和企业的特点。

  有了人才还需要有资金,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要进行技术创新,关键是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原始创新,所投入的资金需求更多,目前融资难困扰着不小中小企业。企业期盼解决这些问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