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绘画的风格与地理版图之争

30.03.2015  13:51

来源:外滩画报

“画谭”是《外滩画报》新开设的一个有关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艺术专栏,由新晋艺术研究者钱文逸执笔。

乍看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于一月底收官的回顾展Giovanni Battista Moroni和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2014年度的大型主题展《佛罗伦萨十六十七世纪艺术中的纯、简与自然》并无任何显相的关联。它们体现着两个国家所擅长的展览特点——前者是从艺术家传记形式演变下来的单人回顾展;后者,则从一个主题、风格及艺术现象着手,以构建批评性历史语境为目的,进行对一个历史时期中的艺术的重新整合与发掘。前者,强调个体艺术家风格与艺术生涯的完整性与变化,后者则针对一个地域艺术形式的流变树立历史、视觉文化与风格传承的关联,也就暗示着个体艺术家在历史中多层次的关系与养成。

这两场展览也体现着某种艺术史地理版图上的不均衡。Moroni作为在意大利北方出没的艺术家,作品一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第一次被正名,如今他的名誉和他所在的伦巴第(Lombardy)地域始终都在佛罗伦萨艺术传统的阴影之下。

但再次回看,这两个展览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倘若十六世纪伦巴第地区的艺术传统始终都埋没在佛罗伦萨同时期的光辉之中,那佛罗伦萨在之后的一百年里却似乎落后于伦巴第。正是伦巴第的博洛尼亚在十六世纪末兴起了一股对艺术和风格的改革,不论是以卡拉奇(Carracci)家族为首的博洛尼亚画派,还是同样出生于伦巴第、吸收这一地域传统并提炼出强烈个人风格的卡拉瓦乔(Carravaggio),他们都代表着某种艺术中心的移位——从佛罗伦萨转向车程仅半个小时之遥的博洛尼亚,并辐射向罗马、那不勒斯以及意大利之外。于是在风格史的地理版图上,十六世纪伦巴第艺术的无名对应着十七世纪佛罗伦萨艺术的没落。

▲ 《基督的洗礼与捐助者》,Giovanni Battista Moroni